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牙买加 >> 地形地貌 >> 正文 >> 正文

人民币外汇期货路在脚下,打通最后一公里

来源:牙买加 时间:2021/7/27

文/任宝祥王汀汀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在全球深入推进,我国和亚非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愈发的紧密,沿线60多个国家,覆盖全球60%的人口,“一带一路”正在把亚欧大陆串联成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年,我国在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2.7万亿元,沿线国家也纷纷在我国发行“熊猫债券”,人民币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接受,迈向了从外围货币向中心货币、从区域性货币向全球性货币、从支付结算货币向储备投资货币方向发展的新阶段。

后疫情时代,我国的央企、国企纷纷出海,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量屡创新高,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兑外币的汇率风险问题随之变得愈发突出。当前,国内在岸人民币市场有人民币远期、掉期、互换和期权等场外衍生品工具,帮助企业进行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但场外市场作为非标准化的市场,银行对不同客户提供的服务并不一致,中小企业“避险难、避险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很多外贸企业承受着风险敞口“裸奔”,汇率波动吞噬了很大一部分利润。同时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正在扩大,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也要求资本项目逐步实现可兑换,因此,资金的跨境流动也需要灵活便利、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度高、流动性好的避险工具。

美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境外多地的交易所已经推出了离岸人民币外汇期货,为了争夺人民币定价权,深化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广度和深度,我国也需要择时建设标准化合约的场内期货市场,为境内外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汇率避险工具,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本系列文章将分四期,分别从国际主要国家外汇期货交易市场的建设经验,我国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外汇期货的发展历程,人民币外汇期货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民币外汇期货与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实需原则之间的关系,场外和场内外汇衍生品交易的监管体制,海南借助自贸港政策建设外汇期货交易所的优势与路径,以及外汇期货合约的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力图通过一个系列的文章涵盖外汇期货的前世今生,为海南省和国家决策层建设外汇期货交易市场提供翔实的资料和有益的思考,打通外汇期货上市的最后一公里。

一、全球货币体系演变和外汇期货推出的背景

在信用货币出现以后,根据锚定物和锚定方式的差异,全球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了金本位制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和牙买加体系时期三个阶段。

(一)金本位制时期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功能。各国的储备货币是黄金,国际支付和结算也使用黄金,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按形式不同又可细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的三大特点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流动,在该种形式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贸易量迅速扩大,黄金的产量增长难以跟上黄金需求的增长,黄金储备紧缩,各个国家中止了纸币与黄金的兑换,限制黄金的出口,金币本位制结束。

金币本位制的稳定因素被破坏后又出现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形式虽然都规定了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了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且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使用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黄金充当贸易的中介。在金块本位制下,只有一些大型机构在特别需要时才能使用银行券向中央银行兑换限定数量和限定用途的黄金并储存于国内;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只能与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

无论哪种金本位制,都无法解决经济快速增长和黄金产量慢速增长之间的矛盾,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且黄金存量逐步被少数强国所掌握,削弱了其他国家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体系,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金本位制崩溃后,各国货币竞相贬值,汇率波动剧烈。年,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该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变形的金汇兑本位制,黄金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列确定同美元的汇率,并可按照35美元/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美元和黄金开始等同,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位置,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货币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但“特里芬难题”指出了美元难以保持币值的长期稳定,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也就注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年12月以《史密森协议》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年多国宣布对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三)牙买加体系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各国金融秩序陷入混乱局面。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最终签订了“牙买加协议”。该协议做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货币的决定,取消黄金官价并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同时也取消了以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确认了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各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地位下降,但仍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牙买加体系让国际储备货币和汇率制度变得多样的同时也使国际货币关系更加复杂、汇率波动更加剧烈,直至当前我们仍处在牙买加体系之下。

(四)外汇期货推出的背景

全球货币体系从金本位制更迭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再演变成如今的牙买加体系,就是汇率从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从单一盯住向自由浮动逐步演变的过程,汇率波动逐步变得剧烈,开展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融资活动都面临着巨大的汇兑损失风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场内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成为最现实和最方便的选择。

二、发达国家外汇期货的发展历程

(一)美国外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年美国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就意识到一旦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浮动汇率制度必然给期货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年5月CME一举推出了包括英镑、德国马克、加元、日元、瑞士法郎、意大利里拉和墨西哥比索在内的七种货币期货合约,标志着外汇期货的诞生。年《牙买加协议》正式生效,全球汇率进入自由浮动时代,芝加哥的外汇期货得到迅猛发展。

年8月,CME于人民币汇改后又率先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日元三种主要货币的期货和期权合约。人民币期货合约每张面值为万元人民币,比该交易所交易的美元对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等主要国际货币期货合约面值略大些。

表1: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人民币期货标准合约(borlsen)

(二)澳大利亚外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二个推出外汇期货的国家,悉尼期货交易所(SFE)于年上市了澳元兑美元期货。首次上市后由于交易不活跃被关停,后于年再度挂牌上市,年再度关停。

澳大利亚外汇期货两次上市两次失败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其上市失败在于严格的外汇管制,同时对场内衍生品交易采取严格的实需原则,但对场外NDF市场采取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dxdm/8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