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牙买加 >> 自然资源 >> 正文 >> 正文

用阿密特1PK阿密特2,后者究竟

来源:牙买加 时间:2021/5/24

上个月,《阿密特2》发布了“黑暗人性三部曲”,各种MV截图连微博上对重口味司空见惯的网民都难以忍受,在表示恶心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谦虚,说这是自己欣赏不了的艺术。说明在普通大众的心里,如果知道阿密特这个概念,会认为张惠妹代表着流行,阿密特代表着艺术,至于听过几首阿密特的歌那并不重要,这就是“概念专辑”的好处。“黑化”在群众眼里是迅速通向深刻的一条道路,上个月汪国真去世,一大帮人批评他的诗是肤浅的心灵鸡汤,这时有人说的很有意思,把汪国真诗歌里面的“美”、“光明”替换成“黑暗”、“毁灭”,那就是半本90年代诗选。

不过从概念上来说,《阿密特2》确实是不太成功的。一般来说,一张“概念专辑”主要分为命题概念、主题概念、情绪概念、形式概念与故事概念这几类。为什么说《阿密特2》的概念是不成功的,我们可以来分析下几种概念类型。

1、命题概念,就像命题作文,属于比较讨巧的一类。比如林忆莲的《野花》,以花为题,专辑的每首歌都融合一种花的概念;还有卢巧音的《色放》,以颜色为题,每首歌是一种颜色的概念;以及TFboys团魂梁欢的《不存在的王国》,是“成人的童话”概念,每首歌的制作都有一些卡通元素。这类专辑每首歌可能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围,但他们都有同一个命题来串联成一个统一的方向,往往具有比较强的形式感。

2、主题概念,类似于材料作文,内容包罗万象,多为社会议题或者生命哲思,如反战、环保、呼吁人权、批判政府、怒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哀叹我这么深刻的男人为何孤独等,常见于民谣、摇滚专辑。不过如今并不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流行歌手也偶尔涉及,但都是在某首歌里浅尝辄止,内容多是迎合主流价值观的,比如反家暴、声援LGBT、关爱留守儿童、拒绝黄赌毒等公益话题,其实都称不上概念。主题概念类的专辑,很经典的比如StevieWonder的《Innervisions》,以“城市”为线条,“人性”为落脚点,“社会”为材料,还有一个“盲人”的视角,内容广阔却深刻,主题发散且统一。

3、情绪概念,往往主题是淡化的,主要在于统一的情绪以及氛围,比如FKATwigs的《LP1》、Adele的《21》,这两者的格调在一些人看来尽管差距很大,但都是在于一种情绪或氛围的塑造上;这一类的还比如邓丽君的《淡淡幽情》,尽管这张的十二首歌的歌词都来自宋词名作,有命题概念的意图,但整体却跟古典诗词的关系并不大,她主要就是要表达出一种淡淡幽情,所以属于情绪概念类的专辑。

4、形式概念,主题往往是次要的,凸显的是美学概念、其它的艺术概念、特定的时代概念、角色概念等外在形式上的东西。

5、故事概念,由一个完整地故事串联起来的专辑,甚至有着文学式的叙述结构,比如有一张专辑,SeventhWonder的《MercyFalls》,讲述一个男人车祸后从儿子身上移植骨髓失败,而后采用倒叙的形式,得知了儿子并非亲生的真相的故事。做这类故事概念专辑,在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与深刻的同时,还能兼具音乐的质量是非常有难度的。

这样来看的话,《阿密特1》(为了区分暂且这么称呼)与《阿密特2》在概念上其实是不同的两类。《阿密特1》的概念是形式概念,即从张惠妹身体里分出一个阿密特的角色,在六年前抛出的这个理念,已是专辑最大的概念,而它本身是一张优秀的华语流行专辑,至于摇滚理念、意识理念、原住民理念,更多的是浅尝辄止,这些理念在《阿密特1》超过预期的成功及口碑大热后被大众及媒体深刻化,继而超出了专辑本身的概念容量。这对于《阿密特1》来说是一种额外收获,但却给了《阿密特2》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阿密特2》延续了分身的概念,但却不能把这个概念当作二次卖点,因为新鲜感已经失去,也就是说《1》最大的概念在《2》中是一个理所应当的常态,因此被迫之下,其实也是无奈之选,《2》在《1》的形式概念上面又叠加了诸多主题概念,选择了概念的以量取胜——女权、自我、黑暗人性,其次是升级了《1》的形式概念,把“分身”更新为“超脱体”,但这其实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升级,只能让文案更华丽,诸多的主题概念也显得庞大且难以抓到主心骨。要知道,张惠妹本体为寻求突破,在《偏执面》中也已分裂了,分裂出了舞曲电音女的角色,外加一个恋尸癖的重口味MV,那么如何让阿密特这个角色保持辨识不至于跟突破的“张惠妹”混淆?那必须比《阿密特1》更极端,比《偏执面》更重口,不出意料地,在叠加了诸多主题概念后,《阿密特2》把落脚点放在了形式概念的视觉冲击上,重口味MV三连发、恐怖的氛围、有争议的取材、引发生理不适的强势存在感,这样一来,它强化并鲜明了分裂形象、转移了人们对概念模糊的注意力、偷换了突破的定义与着力点,并前所未有地显得更大胆与豁得出去。要知道绝大多数的路人是不会完整地去听一张专辑的,把外在形式做的越惊人,那么阿密特的形象就越得以存活。经过诸多的形式与概念叠加,很多人会发现这次的概念极有存在感,但具体是什么呢,一两句话是总结不出的,只能用很多大而空泛的主题来概括,比如一场噩梦、黑暗人性、突破束缚……不能一语中的地表述,说明它本身就存在着混沌的缺憾。

而这次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概念,是词曲的质量,如果说缺少《1》中像《好胆你就来》那样艺术格调与流行价值兼备的神曲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它可遇不可求,但《2》刻意用“弱化流行元素”来作为“缺少流行价值”的遮掩,我认为是遗憾的。《1》的成功正因为其流行价值之高,所以才拓宽了概念上的格局,如果《1》没有流行价值,那么阿密特这个品牌不会有如此重的分量,而《2》除了一首《血腥爱情故事》外普遍缺少具有漂亮的流行旋律,所以用了豪华又繁杂的编曲来弥补,外在是精致庞大的、内在是单薄匮乏的,这样容易导致的就是听起来很像一张BGM,有震撼的点,有悦耳的点,有精美的点,但缺少有原始生命力的点。所以《阿密特2》在视觉上招到的骂声并不是坏事,它甚至是公司的一种刻意引导,极端鲜明的视觉冲击掩盖了主题概念的上模糊,转移并弥补了本身流行价值不足的注意力,甚至为词曲质量上的缺憾分流走了批评之声。

当然这是拿《阿密特1》在做比较,如果抛开《1》,把《2》放到当下华语乐坛,那也是制作精良的佳作。能跟阿密特比较的只有阿密特自己,我们就拿《1》与《2》中的单曲来一个比拼。

1、《好胆你就来》VS《怪胎秀》

两首都是专辑的重头戏,下足了功夫。同为AlternativeRock,前者融入世界风,后者融入巴洛克;前者是闽南语唱腔,后者是带了一点Rockopera的唱腔;前者有闽南情歌的嗲气与古意,而后者在讽刺浮夸的眼球文化。这样一来前者的各项都配合地有味儿,称得上是一种理念,后者只能算是尝试的一个想法。当然,最大的差距还是在于词曲上。

胜:《好胆你就来》

2、《掉了》VS《难搞》

两首都像是张惠妹的作品,而不像阿密特的作品,芭乐比拼,旋律好的胜。

胜:《掉了》

3、《相爱后动物感伤》VS《牙买加的槟榔》

《牙买加的槟榔》是《阿密特2》中的佳作,它的重点倒不在于是全碟最好的编曲,或是融合Reggae、Dubstep有多突破,而是在于这首歌的理念,它每一处的细节都传递出多元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庄周梦蝶”的故事发生在牙买加;台东槟榔与牙买加槟榔的互换;进入“慢动作”的梦中梦时,打到头的槟榔有苹果的寓意,是梦境所赋予的灵感;歌词引用的BobMarley的《GetUp,StandUp》说的是大麻,又是嚼槟榔会醉的梦境写法。这混杂着多元的身份、文化、灵感的幻想与暗喻才符合阿密特“超脱体”的概念,不危言耸听,又妙趣横生。当然《相爱后动物感伤》也不错,但与后者比较就有些弱了。

胜:《牙买加的槟榔》

4、《灵魂的重量》VS《放了那个作品》

《放了那个作品》在《阿密特2》的多种概念与包装之中倒显得异常真挚,“何必要试着解构呢,品头论足的认清了,当不成艺术家,也别被评论奴役冰冷的解剖”,这话我想绝对是阿妹的真心话,被逼迫到一种局面里的《阿密特2》在创造过程中绝对是压力巨大的,这首歌恐怕脱胎于那样的一个过程,是真实写照。

胜:《放了那个作品》

5、《OK》VS《不睡》

拿来比较是因为都有“不睡”的概念,一首是狂欢的不睡,一首是深沉的不睡。前者大概可以从《1》中删掉,后者至少还有些新面貌。

胜:《不睡》

6、《开门见山》VS《母系社会》

两者的最大差距在于词曲创作,其实两首的旋律都称不上优秀,但《开门见山》最好的点在于“词曲咬合”,汉语本身是有音律的,这种音律不能跟旋律打架,如果打架会让人听不懂歌词在唱什么,而如果文字音律与旋律配合的恰到好处,那就会出现朗朗上口、浑然天成的感觉,“什么秋水怎么望穿,什么灯火怎么阑珊”、“点了灯就会亮、关了灯就会暗”、“笨蛋”、“混账”,这些词曲咬合堪称完美,所以这么一首高难度的歌不仅能唱到各大KTV里,还能唱到各大选秀比赛中。而《母系社会》的词曲咬合就不那么好了,而且这个副歌曲子像是典型的新手特征,在把单个字突然大跨度的拔高然后不断重复,这是缺少用和声进行写出张力的能力,而要靠音程大跳来弥补,手法不太高级。

胜:《开门见山》

7、《黑吃黑》VS《你想干什么》

前者的“ITSBULLSHIT”对应后者的“你根本犯贱”,大概是想比前者更有力。《你想干什么》的结构更复杂,还有一个漂亮的像闽南语歌的Pre-chorus的“好个打不还手,有种骂不还口”的旋律堪称亮点。

胜:《你想干什么》

8、《分生》VS《冲突得很》

《冲突得很》的旋律令我想到KatyPerry的《TheOneThatGotAway》,不同的是它有一个Hip-hop的鼓点,听到这首歌时也算耳目一新。比较不满意的是《冲突得很》的歌词,简直有种中学生科普读物的感觉。而《分生》则是一首毫不刻意的流行作品,当初作为首播很好的充当了阿密特这个角色的前言。

胜:《分生》

9、《彩虹》VS《血腥爱情故事》

《血腥爱情故事》是全专最好的作曲,我曾说过是新专辑中最有流行感、最酣畅淋漓的一首歌,段落的衔接非常流畅,一波接一波的Hook,起承转合、承前启后,连桥段都被融入了hook中去,当听到“再去琢磨都太迟了”的地方简直是意外之喜,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一个桥段,而《彩虹》除了有一个比较讨巧的主题外,其他部分是比较普通的。

胜:《血腥爱情故事》

这样对比下来可以发现,除掉《阿密特》与《战之祭》两首不太像单曲的歌,《阿密特1》与《阿密特2》的比拼结果是4:5,看似《阿密特2》是略胜一筹的,但《阿密特1》是在主打菜上大获全胜、《阿密特2》是在配菜上全面开花,价值还是不一样。经过我这一番的吹毛求疵,还是用《放了那个作品的歌词》来收尾并送给我自己吧:

于是我欣赏爱慕着,五体投地的就够了

何必要试着解构呢,品头论足的认清了

当不成艺术家,也别被评论奴役、冰冷的解剖

哦拜托,放了那个作品

真实去感受,她才是真正的存在

(视频为《怪胎秀》的MV)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zrzy/7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