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三,但是今天有每周五才出现的“海洋参考”!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快跟着观观一起提前“聚焦国外海洋热点,传递国外海洋资讯”吧——
今日头条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报告称海洋缺氧面积持续扩大
无法“呼吸”的海洋
据新华社报道,连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遭遇了50多年一遇的严重洪灾。威尼斯海浪预测与监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本次洪灾中威尼斯最高水位曾达到1.87米,这是自年以来该地区出现过的最高值。目前威尼斯水位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高水位,威胁居民和建筑安全。
如同人类依靠氧气为生,海洋也离不开氧气。然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近日发布的《海洋脱氧是所有人的问题:原因、影响、后果和解决方案》显示,由气候变化和营养污染导致的海洋缺氧面积正在持续扩大,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45处低氧海域,增加到处。报告同时警告称,缺氧将改变海洋生物的平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最终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据悉,该报告是迄今为止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同行评议研究,探讨了海洋缺氧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现在,全球海洋氧气浓度比过去下降了2%左右。这一比例看起来似乎不高,却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海洋和极地项目总监明娜·埃普斯说。
报告指出,海洋缺氧将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商业鱼类种群数量以及脆弱的濒危物种生存构成威胁,也会对海洋生物栖息地造成影响。“我们看到的一些海洋生物种群发生迁移的现象,大多与海洋缺氧密切相关。”明娜·埃普斯说。
报告发现,海洋缺氧对金枪鱼、马林鱼、鲨鱼等鱼类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鱼类因体型较大而对氧气的需求更多,因而一旦氧气含量降低就将影响其生存。
海洋吸收了全球1/4的化学燃料排放,但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海洋的吸收能力恐将达到饱和。报告指出,依照目前的趋势,到年,全球海洋氧气浓度将继续下降3%~4%。
但报告指出,缺氧大多发生在海面以下米范围内,该区域是海洋含氧量最为丰富的区域。
“这份报告告诉我们,气候变化的危害正在海洋中集中显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理总干事格蕾泰尔·艾吉拉说,“随着海洋缺氧的加剧,海洋生态平衡正在变得混乱无序。”
报告显示,海洋缺氧已经改变了海洋生态平衡,损害着食物链中的相关物种。这些海洋生物占到全球捕捞鱼类种群的1/5,且随着洋流流动,海洋缺氧正在向海岸带侵袭。相比大洋,靠近陆地的海域对缺氧更为敏感,也更脆弱,将直接影响数以百万人的生计。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世界自然栖息地评估报告显示,人类活动正在威胁生物存在,导致约万物种走向灭绝。对海洋生物来说,海水变暖、过度捕捞以及塑料污染也是它们面临的主要威胁。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海洋酸化程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了26%。“海洋缺氧正在威胁海洋生态系统,而这些系统也正在遭受海水变暖和酸化的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海洋科学顾问丹·拉弗莱说,“要阻止海洋缺氧区域的扩张和蔓延,我们就必须停止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阻止来自农业等的营养污染。”
报告同时发现,海岸带污染对海洋含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关肥料和农业排放物促进了藻类的生长,随着藻类的分解和腐烂,最终加剧了对氧气的消耗。
蓝色经济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称亚洲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占全球60%以上
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风能的未来:部署、投资、技术、网络集成和社会经济趋势》称,到年全球风力发电量将增长10倍,达到吉瓦以上,可满足全球1/3以上的电力需求。报告指出,亚洲地区将成为全球风力发电的“领头羊”,将占全球陆上及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50%和60%以上。其中,中国将率先拥有吉瓦陆上和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远远领先于排在它后面的印度和韩国。报告预测,浮动风电场的出现将大大推动海上风电的发展,到年浮动风电场可能占到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5%~15%。
俄罗斯计划年在北极建立贸易-物流中心
俄罗斯雅库特北极发展和北方民族事务部副部长米哈伊尔·帕卡达耶夫近日表示,雅库特地区计划申请7.5亿卢布的预算贷款,用于发展贸易-物流中心网络。这些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降低食品价格,并将全年为北极地区提供蔬菜。
图片新闻
年美联社年度图片出炉
年终将至,各大媒体纷纷亮出年终盘点。近日,美联社公布了年度最佳图片,一幅幅极具现场感的图片带给我们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本期,让我们一起赏析其中的海洋主题图片。
2月12日,潜水员福德·达科斯塔在牙买加奥拉卡贝萨鱼类保护区内的水下珊瑚苗圃清理珊瑚
11月15日,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在涨潮时被洪水淹没
7月13日,热带风暴过境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海冰变薄食物不足北极熊“奇袭”俄罗斯村庄
据中新网报道,俄罗斯北部楚科奇自治区雷尔凯皮村附近近日出现60多头北极熊。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面冰层变薄,北极熊不得不闯入人类村落觅食。这些北极熊聚集在雷尔凯皮村附近1平方公里的区域,有成年熊和幼熊,它们因食物不足都相当消瘦。当地村民不足人,由于担心北极熊闯入村庄,村内所有公众活动已经停止,还安排了巡逻人员监控北极熊的动向。
海洋管理
新西兰将建立海啸监测和探测系统
新西兰外交部和民防部宣布,新西兰将建立海啸深海评估和报告浮标网络。由15个浮标组成的网络可为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海沟和希库朗伊海沟产生的海啸提供早期监测和预警。同时,该系统浮标网络还可为托克劳、纽埃、库克群岛、汤加和萨摩亚在内的太平洋国家提供海啸监测和探测信息。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启动开创性拯救珊瑚礁任务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及其合作伙伴近日共同启动了一项史无前例的珊瑚礁恢复项目,着手恢复佛罗里达群岛国家海洋保护区内7个标志性珊瑚礁热点区域以及珊瑚礁。这项珊瑚修复工程将在未来20年内分阶段进行。
斯里兰卡与马尔代夫加入“清洁城市、蓝色海洋”计划
近日,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加入了“清洁城市、蓝色海洋”计划。该计划由美国国际开发署发起,是一项耗资万美元、为期5年的全球倡议,旨在帮助各国在河口海湾和沿海地区塑料污染严重的核心地区改善固体废弃物管理,加强雨水管理,并支持公私伙伴关系。
日本科学家建立“深海碎片”数据库
印媒援引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厅的研究人员过去30多年发现并记录了多个深海垃圾点,近日以此建立了名为“深海碎片”的数据库供公众访问,以提高公众海洋意识。
巴拿马政府宣布设立波纳岛自然保护区
巴拿马政府近日宣布将波纳岛设立为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此前,在该岛建立船舶加油站的提议在巴拿马全国范围内引发争议。巴拿马环境部长米尔西亚德斯·康塞普西翁签署了创建“波纳岛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相关决议,巩固其作为南美本地鸟类及候鸟栖息地和繁殖地的重要地位。巴拿马环境事件研究中心的生物学家玛丽亚·加布里埃拉·杜达里表示,波纳岛蕴藏着丰富的自然遗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系统。将它确立为保护区,是为岛上陆地和周边海域提供保护的第一步。波纳岛保护区决议还将鼓励岛上的科研活动,促进对附近社区有益的生态旅游业发展。
极地之声
国际科研团队绘制迄今最精确的南极冰盖下陆地地形图
近日,由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冰川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公布最新成果称,他们绘制出人类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南极冰盖下陆地地形图。该地形图及相关信息将有助于科研人员推断南极大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年北极报告卡》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近日发布《年北极报告卡》称,年10月~年8月,北纬60°以北地区的年平均地表气温是年来的第二高,格陵兰岛每年约流失亿吨冰,永久冻土层每年向大气释放近3亿吨~6亿吨的净碳。
俄“北极”号破冰船完成第一阶段试航
世界上最大的通用核动力破冰船俄罗斯“北极”号近日在芬兰湾完成第一阶段的海上试航,随后返回造船厂,计划于年5月完成全部试航任务,并投入运行。“北极”号是型LK-60YA级核动力破冰船,排水量为3.35万吨,破冰厚度可达3米。
美国“冰桥行动”即将完成极地考察
年~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展了“冰桥行动”项目。近日,在该任务即将结束之际,美国航空航天局总结了项目成果,包括测绘南极和格陵兰岛数百英里的接地线,发现南极冰川裂缝和断裂事件,探索南极冰盖下基岩最新地图,绘制出第一张由数千年的积雪形成冰盖的多层地图等。
i自然新媒体团队编辑:吴琼
审核:兰圣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zrzy/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