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财政部比央行重要,美国的央行比财政部重要
国民经济为什么要新旧动能转换,因为老百姓要吃饭,如果你没本事让老百姓吃好饭,人家是要骂娘的。新旧动能转换就是劳动产出高低附加值的转换,就是贫富转换,就是中国人民也要过上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美好期望。
经济增长自有其规律,从自然增长到技术性增长再到结构性增长,最后是制度性增长,越往后增长动能越衰弱,生产要素利用潜力越低。(相关阅读:人就是分三六九等的:串一串近期民营经济的逻辑)所以,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定要有好的策略,这个策略就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策略。
很多年以来,中国选取的财政金融策略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种搭配里面大有文章可供琢磨。为什么财政政策要积极而货币政策要稳健?积极的意思就是折腾,稳健的意思就是抑制。这说明我们的决策层认为,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技术性和结构性的增长之中。这种结构性来源于技术带来的增长空间、管理带来的增长空间、不平衡带来的增长空间,因此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主动寻找。
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地作用于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普遍性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的作用于经济增长,而这是财政可以作用的范围。比如土木建设修桥修路的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现在缺的就是财政政策,要让这些技术去大西部展现空间。还比如中西部人口有效组织的问题,因为缺乏系统的产业链,也就缺乏系统的人口组织。就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引导产业链在当地的布局,重庆就把笔记本电脑的制造整体引过去了。
那什么叫稳健的货币政策?这说明中国的决策层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目前还可暂时不主要依赖制度性增长。欧美都有这个问题,就是在经济危机过后,用货币政策代替财政改革。这看起来并不能最后解决问题,只能暂时掩盖矛盾。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当中,货币永远只是参与经济建设的几个最主要的要素之一。但是一旦经济体发达,在其他生产要素不足以带来巨大增长空间和调剂空间的情况下,货币自然就成了最容易操作的基础生产资料。
我们既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那么说明我们的技术条件、人口素质、土地利用效率、管理能力都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意味着有巨大的上升潜力,在众多基础生产要素的增长都有巨大上升潜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一定不能往前排,顶多使之成为一个救急之策。换言之,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体,财政部永远比央行重要。具体到中国,我们要补一万年的短板,做一万年发展中国家不动摇,只发展,不发达。始终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结构性增长的机会。
反之,利率这个东西,某种意义上说,只对美国极端重要。对其他国家都不是第一重要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全世界的货币都看着美元,人民币也好、日元也好、欧元也好、委内瑞拉的里尔也好,俄罗斯的卢布也好,其实都是看着美元干活的。然后在美元下面构建自己的鄙视链,谁有本事争上游那就鄙视别人。但这条鄙视链无论如何构建,美元稳居在顶部,他不参与。反正大家的货币都是纸,谁也不比谁更值钱,所以,要盯住一个东西来维持自己的价值。大家抬头看看天,美元在那里,所以其他操心的事就不想了。不管这个偶像靠得住多少,靠谱度还剩多少,只要有个东西在那里,其实就方便调整自己的价格与总量。只有美元是无物可盯的,别人抬头看它,它抬头什么也看不着。因此,扶持利率工具来作为指挥棒,人造一个“物”来指导美元。这就是美国强大的象征,生造一套规则来博弈,而且还不亦乐乎。
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制度性增长的核心在于利率调整。而这种制度性增长,只能是美国一家独有的优势。其他国家当然不是不能学,但效果总要打折扣。所以,能够拥有财政性增长是另一种独特的优势,但大部分国家接受了西方政治学的分权观点,实际上自废武功。这就是中国政府主导铁公鸡突围的思路。欧洲既难实现财政性强推经济的能力,利率调整又效果不彰,于是长期把利率打趴在零,无可动弹。这也是憾事。又因为政府权利被限制,所以只敢在民事领域搞搅一点措施来突围经济困境。比如搞同性恋,打破性别双轨制,带动一点同性恋教育、娱乐、传媒的GDP,可这是饮鸩止渴还是望梅止渴,只有天知道。
中国小目标:GDP大有可为
前几天公布了年的GDP数值,90万亿的总量,名义GDP在9.8%,速度其实不低。实际增速6.6%是新常态,但绝对不是未来中国经济潜力的表现。原因很简单,旧动能现在是稳杠杆,杠杆不变的情况下,资产基数还在增加,杠杆率是被动下降的。新产能拥有更好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杠杆率还有增加的空间。另外,直接融资下的股权融资还能为新动能在不上杠杆的情况下增加资本金,比如科创板。这为新产能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坚强支撑。所以,6.6%这个值一定是下限值区间,过了这个历史阶段,GDP起码要回弹2个点。6亿农民还要有80%继续城镇市民化,靠的就是稳杠杆的旧动能。旧动能是吃饭动能,是扶贫动能。新动能是增长动能,是附加值动能。新旧动能转化,分工各自不同。大家深刻理解,GDP大有可为。(相关阅读:分析一下民营资本的困局)
那么什么是新动能?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智慧城市、地下管网、深空地心等等等等,中国算无遗策。除此之外,类似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是。有朋友问,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算?当然算,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机器人、智能装备能吸纳多少人就业?金融咨询法律服务能吸纳多少人就业?中国如果奔着“十亿总中流”的目标去,不用多,有万人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信息产业、金融法律咨询、物联网、大数据这些高大上的行业,全世界的活儿都能一网打尽。美国人急得跳脚,中国就是发达国家产业的粉碎机,如果都让中国人搞成了,坐着吃躺着拿,赫赫扬扬三百年西方独占鳌头的日子就到头了。
所以换言之,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人才少,而是高端岗位供给有限。长远看,中国本硕博再供给20年,全世界都要发愁高端岗位怎么办?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解决后富人口的财富有效性来源?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重要的出口。
文化、意识形态行业是最好的货币循环机制,钱在里面转来转去,永不停息,而不产生沉淀负面效应。而中国年文明史、20余王朝兴衰、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顺着数下来,就有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开发。从身上的汉服到嘴里的小吃再到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简直是个大宝库。这些产业都需要资本进入来搞真正的复兴,比如故宫的文创为什么引人注目,因为故宫搞文创,民众预期就是高举高打,你不能再去义乌走批发路线。十亿总中流如何实现?除开衣食住行、大国重器的必要性培育,总是有9亿富余要来搞这些花头产业。
中国是个假装成国家的文明,既然是文明,就要有文明的自我修养。文明的意思就是,有源源不断的文化内生能力,自信健实的审美能力。可容性足够大,大到云南可与中南半岛为一体,而黑龙江与东正文明相衔接。人活一世,无非是个获得感。吃过、玩过、乐呵过,里面很重要的供给品就来源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不是每个人都要苦大仇深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然后感慨深刻啊深刻。仰天大笑出门去,潇潇洒洒走一回。未来新一代的自信的90后、00后们,总要去消费自己民族的审美与艺术。中国现在的历史阶段正是爬坡过坎,要解决科学技术、产业能力门槛的关键期,待解决了门槛问题,就是全民撒欢的新时代。
年的数据,其实已经能够看出来一些端倪了,势头已经形成,剩下的就是不能有拆台的人。
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亿元,比上年增长23.9%。也就是所谓新零售增长是比较喜人的,比总盘子的9%高出许多。占比也上升到了18.4%,全国性商品配置更加高效;
2.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7.7%,但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9%、15.0%和13.4%,都是总盘子的两倍以上,新业态蔓延速度加快;
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9%,新能源汽车产量比年增长40.1%,生物基化学纤维增长23.5%,智能电视增长18.7%,锂离子电池增长12.9%,集成电路增长9.7%。
所以,从消费到制造,新动能的聚集态势仍然在加强,相应的增速也都超过总盘子。就像中国GDP赶超西方国家那样波澜壮阔,中国内部正在发动另一场波澜壮阔的新动能体量赶超旧动能的行动。
美国大棋局:全球视野下的新旧动能转换
如上,中国现在正在国民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时期,其实就是煤炭大钢铁的旧动能转成飞机发动机的新动能,力争上游,尽力去占据国际产业链的上游有利位置。但其实大家看一看美国人,就知道新旧动能转换不能理解得太狭隘。
美国获得全球霸主地位,也是经由二战才得以促成。一是因为战争期间获得了超高效率的科技研发。二是因为战争过后,除了它之外,其他所有国家都化为一片白地。
所以二战的军工产能,既是美国赢得战争的筹码,也是它维系战后霸主地位的动能。可人类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战争都是在地球上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所以美国为了维持二战带来的军工产能优势,在战后竭力打造了强大的军工复合体。可惜美苏争霸都搞到了月球上,最后也没有带来更多的实质资源。军工产能见顶,动能发展到了极致而效果不彰,这就逼着美帝要切换频道。否则将无以为继,眼睁睁看着追赶者瓦解其霸权体系。新旧动能转换,成了严峻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伴随着军工产能体系见顶疲惫的同时,美国人已经在有意识的培养新动能以继续支撑其霸权要求。就在与苏联太空竞赛进行到最高潮的时候,美国政府悄然关闭了美元与黄金可兑换的窗口。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美元从此成为了不可兑换货币。
整个20世纪60、70年代,这个地球上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无一例外都围绕着美国军工旧产能和美元新产能的切换,它们都是新旧动能转换所呈现出来的表征。
首先看旧产能的切换与停止运行。
1.年肯尼迪遇刺,作为一名有意从越南战争中回撤的总统,肯尼迪被旧动能集团利落地加以解决。其继任者约翰逊用全面战争作为对越政策。
2.女权主义(包括黑人平权)伴随消费主义兴起,女人要被解放出来进入货币创造领域(个人信贷消费)。
3.进入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军工产能受到打击。
4.年阿波罗计划正式终止。
5.年SEATO东南亚条约组织解体。
6.年cnto(中央条约组织)解散。
7.年TDC(台湾防卫司令部)关闭。
上述动作之后,美国人的防卫体系退缩回了北美和欧洲,其世界性的防卫体系退化成了点状分布,实际上就是其军工产能无以为继,进入收缩周期。
然后是新动能的培育和确立。
1.年英镑贬值,年法郎贬值。
2.年初,德国马克和加拿大币对美元升值。
3.年尼克松秘密访华。
4.年12月史密斯协定签订,但随即破产。
5.年牙买加协定完成。
6.六七十年代英美原殖民地纷纷掀起民族独立浪潮,这为新解放地货币当局美元化奠定了基础,英法国际霸权体系进一步被肢解。
7.年中美建交,美国为大量美元的出路,找到了绝好的容纳空间。
由于美国解决了美元不可兑换下的信用问题,也就随之解放了货币产能。货币产能的解放,也让新旧动能转换的成功系数大大提升。
79年以后,美国成功完成新旧动能转化,美元成为其统治世界的新工具,美联储在沃尔克、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的持续努力之下,成功实现利率归零,为美元横扫全球提供必要的价格支持。由于货币产能的成功确立,也将老对手苏联彻底拖入了死局。
这就是美国的新旧动能转化。
缘故Hafniensis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rkzz/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