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声明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引起各位积极的讨论
如果您对本文中任何论点有任何质疑
我们随时欢迎相互探讨
首先致敬在咖啡领域伟大的先驱者们
最近编写内部培训文件,围绕咖啡品种的主题展开
写课件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永远会出现连你自己都拿不定的论点
这时候就必须通过不同途径查找文献,最后通常会出现两种可能
一种就是最终查阅的大部分文献资料都支撑你的论点假想,那是可喜可贺的
还有一种就是,大部分文献资料直接推翻了你长期以来的观点
这个不仅是可喜可贺的,更是是令我兴奋!
那么今天开始为了梳理我个人的所理解的咖啡品种体系
也是为了让初学者
在咖啡品种方面有一个粗浅的科普
我将大胆的编写这个系列的文章
欢迎所有咖啡人士对我文章的论点展开讨论
更加欢迎指出文章中错误的论点
始于非洲
OutofAfrica
当我们讨论咖啡,通常指的是一特定树种结出来的果实,即阿拉比卡(CoffeeArabica),它是目前全球咖啡市场生产的主力品种。
阿拉比卡咖啡是一个异源4倍体的物种,即拥有44条染色体,且是唯一拥有44条染色体的咖啡种属,来自两个不同双倍染色体(22条染色体)的品种杂交混合后,发生变异而产生,两个品种分别为:
-母方:CoffeeEugenioides(尤珍诺迪斯)
-父方:CoffeeCanephora的Kouillou品种(卡内弗拉
中粒种)
两个品种交叉授粉产生了现在的阿拉比卡的雏形,大部分研究资料表明这一事件约发生于约2万5千年以前的东非,准确来说即现在的苏丹南部高原(毗邻埃塞),后散播至现埃塞俄比亚东部的咖法森林得以继续繁衍,而埃塞也因此长期被认为是咖啡的起源地。
所有的咖啡属品种,起源于10万年前与30万年前之间,是几乎与人类同时间演化出来的年轻物种。
母方尤珍诺迪斯
CoffeeEugenioides
年由A.G.Bagshawe博士在靠近乌干达西部的Mpanga森林里发现,当地人称之为NandiCoffee,属于原生品种,生长于-的海拔。
通常可长到2-5公尺,相比起阿拉比卡,母树的叶子、花朵以及果实都长得非常的小,目前在许多原生区域已经绝种。属于天然低咖啡因品种,含量0.3-0.6%。阿拉比卡0.8-1.6%;罗布斯塔2-4%。
CoffeeEugenioides(尤珍诺迪斯)
最近的一次关于C.Eugenioides品种的新闻,是年世界冲煮大赛中来自美国的选手SarahAnderson,选用了一支来自哥伦比亚的C.Eugenioides种进行冲煮,鉴于该种产量稀少,这几乎是近几年唯一在国际赛事中使用的选手,为此她赢得了当年的世界第4名。
风味描述:强烈的甘蔗甘甜、精致的酸度、均衡明亮的奶油味、香瓜的香软。
WBrC美国选手SarahAnderson
父方卡内弗拉
CoffeeCanephora
卡内弗拉种也称为中粒种,同时还有一个叫法最为人熟悉:罗布斯塔Robusta。
Canephora事实上可以细分3个分支:
-C.Canephorakouillou
-C.CanephoraUgandea
-C.CanephoraRobusta
很长时间里一直不太清楚父方具体是Kouillou还是Robusta,但是近年来进一步的基因关联性检测都显示,阿拉比卡更加接近前者。
-C.CanephoraKouillou:0.68
-C.CanephoraRobusta:0.66
母方C.Eugenioides的关联性为0.62
这也是笔者我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认同罗布斯塔即是阿拉比卡的父亲的说法,出于严谨的角度我还是乐于以CoffeeCanephora(卡内弗拉种)为称呼。
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
ArabicaRobusta
咖啡从基因分类的角度来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大部分情况直接以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作为区分,此二为如今市场上普及度最广的两个品种。有趣的是,长期以来我们会认为罗布斯塔种是阿拉比卡种丑陋的姐妹,但近年来的基因学都佐证,罗布斯塔一定程度上是阿拉比卡的叔叔辈。
可以说众多化学构成的不同,是最终导致两个品种风味差异如此巨大的原因,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关于各个化学因素对风味的最终影响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
二者主要的区别:
阿拉比卡原生变种
VarietyofArabica
在介绍铁皮卡与波旁种之前,有一个容易被人所忽视的点,当我们讨论阿拉比卡所衍生的品种,我们需要划分2个品系,划分依据是由散播至世界的途径不同。
埃塞俄比亚/苏丹品系
阿拉比卡品种原生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高原,一部分在埃塞直接演变或是直接从埃塞俄比亚传播出去的,我们统称埃塞俄比亚/苏丹品系,或者直接称为原生种。
也门品系
第二种则是也门品系,由于历史原因埃塞的咖啡首先种移植往也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被伊斯兰世界垄断,在也门演变成为铁皮卡,再后来广泛散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全世界范围种植的绝大部分咖啡品种,均属于当时也门品系的分支。
Typica古铜色嫩叶
成熟咖啡浆果
“Typica”具有“典型的、经典的”等含义。是阿拉比卡原生品种中分支出去的比较古典的品种,属于也门品系。
铁皮卡源头可追溯到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即现在的咖法森林,目前市场上广泛种植的品种,其基因来源又可以追溯到当年在也门种植的铁皮卡,并且直接演变出许多经典的品种,例如:
肯特
牙买加蓝山
夏威夷科纳
爪哇
马拉威
马拉戈吉佩
黄色波杜卡杜
植物特征:树干通常笔直生长,嫩叶呈黄铜色且尖窄,成熟樱桃呈浅红色,豆型尖长,且产量普遍不高,几乎不具备抗叶锈病能力。
风味特征:铁皮卡风味通常表现非常均衡,杯中表现常常温和但也不够饱满,没有强烈酸质,种植于高山以及海岛型气候的产区非常容易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风味。
波旁属于铁皮卡自然突变而来的品种,归类在也门品系的分支。
早在年,有20棵铁皮卡品种的咖啡树从也门移植到当时的法属波旁岛(现称留尼汪岛)后来仅一株存活,结出颗果实,随后在岛上继续播种。再后来基因发生自然突变,产生了波旁种。
植物特征:树叶通常比铁皮卡大上不少,果实在枝干中一节一节的分布,且一簇一簇的,嫩叶为嫩绿色,豆型通常圆且短。咖啡樱桃成熟后也常常呈现不同的颜色特征:黄色、红色、粉色、紫色等等。
风味特征:经常可以表现出优秀酸质,随着种植海拔的提高,风味则越加优越,是优质咖啡的代表之一。
相比起铁皮卡,波旁基因比较不稳定,容易因种植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自然突变,比较有名分支品种例如:
红波旁
尖身波旁
帕卡斯
卡杜拉
薇拉沙奇
粉红波旁
摩卡
基本埃塞俄比亚出产的咖啡,均以原生种统称,属于苏丹/埃塞俄比亚品系。
埃塞俄比亚作为咖啡发源地品种数量过于庞大,基于种植条件以及国家情况,无论野生或是人工种植,几乎没有明确的品种划分,即同一批次的咖啡豆中,是有可能存在众多不同品种的咖啡豆。
从埃塞俄比亚原生种后来分支出一个知名的品种:
瑰夏
本期主要粗浅的介绍了咖啡品种的起源以及基于阿拉比卡种的3大直系分支
基于铁皮卡与波旁的经典直系变种今天不做过多介绍
在未来的文章中会单独拉出来讲解一遍
基于物种保护以及学术研究的目的
咖法森林目前仍存在大量不为外界所知的神秘品种
毕竟咖啡已经历上万年的演变
而目前市场上普遍种植的咖啡品种仅经历百年
提的上口的咖啡品种其实不过寥寥
相比起咖法森林庞大的咖啡品种基因库
颇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之意
一些经典混种以及叶锈病
关于咖啡品种的未来的一点迷思
感谢您坚持阅读到最后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END—
太平洋咖啡学院(上海)
课程咨询-黄俊Barry
-
邮箱:huangjun
pacific.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qh/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