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起众怒的是赵雷写的歌词。“她是个三十岁身材还没有走形的女人”、“再灿烂的容貌都扛不住衰老”、“这个世界有时候外表决定一切”、“日落后最美的已溜走”……这种歌词无论创作初衷和表达意图是如何,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无疑于是阎王桌上抓供果——自寻死路。
要知道在年,杨千嬅也出过一首《女人三十》,MV里跟她搭戏的是在《吐槽大会》上被称“年过半百”的陈乔恩,“我还想跟年华比赛,越爱越有姿态”、“女人三十,完美样子,再不去为了谁停下来”……虽然远没《三十岁的女人》的好听,但歌词的姿势水平却吊打赵雷。
上一首引发“全民批判”的直男癌歌曲,是韩寒的《乘风破浪歌》,歌词属于阎王后院放鞭炮的级别,比如“饭要做的很香甜,菜要做的很可口”、“你要守本分,不要乱插嘴,一声别吭你跟着我”、“你有婆婆和小姑,都要和睦地相处”……一发布便立马在微博上炸开了锅。
于是慢慢地,“30岁+的女性”这个话题逐渐在社交媒体上成了敏感地带,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炸雷和撕裂。
到了年,决定穿越地雷阵的居然是芒果台。《乘风破浪的姐姐》找了一群30岁+、已经成名已久、有故事有阅历的女明星,搞了一场类似选秀的节目,但却成为了年的第一个爆款综艺,全网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0亿,口碑上更是获得了圈内外的一致好评。
但《乘风破浪的姐姐》之所以没有踩到这个敏感领域的地雷,主要还是因为它完全避开这个领域的大多数深刻讨论。它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对社会议题采取了反套路,在性别平等、女性自主、多元审美的三千弱水中略取一瓢。进是后现代的严肃,退是姐妹淘的戏谑。
大多数观众看它的理由也带着反套路的痛快感:资深姐姐们不仅如不流量小花们挣钱多,甚至时常沦落到无戏可拍的地步,而微博热搜永远属于那些没什么过硬作品的资本宠儿,凭借饭圈扶摇直上的国民妹妹甚至会哭就行。《乘风破浪的姐姐》俨然是一场及时雨。
姐姐们能拨乱反正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知道内地女演员们这三十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游戏规则变化。
01.前浪:精英当道
代表人物:巩俐、章子怡、周迅、郝蕾、赵薇成名基础:科班毕业,专业受训事业跳板:艺术大奖护城河:业务能力、大咖御用、文化底蕴天花板:题材限制、市场定价、审美风向80年代的计划经济色彩仍然很重,大陆还没有“娱乐圈”这种说法,但至少在90年代初,资深的姐姐们仍未在镜头前失去掌控力。那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经济建设为社会带来的丰富与多元,需要文艺作品不断加以呈现,继而引导出有益创新的文化软实力。
那会儿演员还是要拿作品说话。欧洲三大电影节与奥斯卡等着中国电影去攻陷,飞天奖、白玉兰奖和金鹰奖的优胜者有无数观众嗷嗷待哺。能和影视歌星抢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zrzy/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