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斧子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编剧:史蒂夫?麦奎因/阿拉斯泰尔?西登斯/库尔蒂亚·纽兰德
主演:约輸博耶加/利蒂希娅?赖特/杰克?劳登
类型:剧情
地区:英国
首播:-11-15(英国)/-11-20(美国)
集数:5
语言:英语
作者:特洛伊
爱看电视的业余影迷
(微博:
dasisttroy)如果你们是大树
我们就是小斧子
在牙买加语中,这句谚语原指渺小的力量也能挑战强权一方。或许在BLM(BlackLivesMatter)事件发酵后,我们更体会到渺小力量的磅礴与强大,察觉到当下表面和平的后疫情时代,仍需要来自边缘群众的渺小力量为我们指明道路,为我们重塑体系。史蒂夫·麦奎因正是察觉者之一,在他导演并创作的五集迷你剧《小斧子》中,讲述了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西伦敦黑人群体的挣扎与愤怒,运用独特而又共情的叙事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属于历史,回应现在,揣测将来的真实故事。
《小斧子》剧照
这并不是麦奎因第一次聚焦种族问题。早在年,麦奎因基于真实历史改编的《为奴十二年》深入探讨了美国社会,甚至是西欧社会竭尽全力忘记的“奴隶制”污点,掀开那似乎已被时间淡忘的种族伤疤,再次揭示历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教育性,告诉我们过去定义现在,历史映照未来。同样,在近日一次采访中,当问到为什么拍摄《小斧子》时,麦奎因说道:“现在很多英国的年轻黑人都不知道这些历史,我觉得很可惜,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历史能与现在产生共鸣”。
或许纵向比较起来,《为奴十二年》较《小斧子》更为久远,但两者的故事载体始终贯穿历史,穿越西东,是有色人种共享的精神呐喊,也是边缘群体难忘的肌肤之痛。真实的历史故事也为麦奎因的叙述增添了独一无二的人文色彩,为观众营造了双向的观影感。
在《为奴十二年》中,我们跟随所罗门,共同经历长达十二年的为奴生活,在一次次鞭抽板打之下,在每一个奴隶主阴阳难辨的暴躁情绪中,时间似乎变得透明,我们通过屏幕穿越至19世纪,亲身感受“奴隶制”的罪与恶,而在《小斧子》中,所有故事均改编自真实历史或麦奎因自身经历,跨越50年,为我们呈现第一手西伦敦的暴躁与动乱,展现西印度社会传承的团结与包容。抛开历史根基,恰切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情感流露使得麦奎因的作品立体又确切,并且避免了创作者本身的主观性,极大聚焦作品本身的客观性。这样工整全面的创作手法不仅为历史与现实搭建一座稳固的桥梁,使之连接并共鸣,更在精神层次为所有群体,无论黑白黄,提供忏悔,铭记的神殿。
《为奴十二年》剧照
《小斧子》由五个独立故事组成——《红树林》《情人的摇滚》《红白蓝》《亚历克斯·惠特尔》和《教育》。在叙事上,五个篇章各自独立成型,从不同角度切入,讲述不同个体,不同群体在不同年代的觉醒与抗争。入选年戛纳主竞赛片单的《红树林》与《情人的摇滚》作为整部剧集的开端,奠定整体基调的同时,为剧集核心渲染上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红树林》基于真实历史,讲述60年代以“红树林”餐厅老板为首的“红树林九人”被诺丁汉市警察厅陷害的故事;《情人的摇滚》则是麦奎因家人的亲身经历,记作回忆录,献给他的家人和70年代的“私人派对”热。
作为开头,《红树林》无疑是明智的:两小时的黑白对抗,充满热血与泪水,“红树林”九人组成一道道德与正义的红线,成为诺丁汉的“小斧子”,与权威叫板,不服命运的不公安排,为和平年代的诺丁汉附上唯有革命才有的奔腾;而《情人的摇滚》,正如其名,是属于情人和摇滚的。屋檐底下的私人故事温柔又强大,在城市摇滚和浪漫情歌的完美交错下,一对对陌生男女坠入爱河,忘记主流社会的不公,在音乐的陪衬下用舞姿写一首又一首情诗,如普通人般享受分分秒秒的亲密和幸福。
如果说《红树林》是硬核,那么《情人的摇滚》则是包装,将沸腾年代中每个黑人愤怒的心包裹起来,建筑一个庇护所,让他们像所有人一样浸泡在应有的快乐中。《红树林》和《情人的摇滚》都是群体的叙述,不过一个是由外向内的爆发,而另一个是由内向外的抒发,两个故事刚柔并济,交叉作用,构造了不屈不挠但又温情密意的“小斧子”精神。
《小斧子》剧照
后三部——《红白蓝》,《亚历克斯·惠特尔》和《教育》则是个体的叙述。三个故事分别着手于个人与权力的较量,精神与灵魂的追寻,知识与偏见的抗衡,纵向描述80年代不同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不同于前两章刻画的群体映像,后三章紧紧围绕个体展开,并在边缘个体与传统主体之间寻找平衡,将“小斧子”精神细化到三个个体的构造与成长,使得“小斧子”精神更细腻,让它舒展开来,粘贴在更动人,更具象的个人故事上。《红白蓝》代表了对个人精神的致敬,《亚历克斯·惠特尔》是对个人成长的预言,《教育》则是对个人未来的穷追不舍。
值得探讨的是,《小斧子》五个故事四个都与权利和种族有关,在目前种族问题已被标签化的好莱坞,这是否是陈词滥调?在与英国Esquire的采访中,麦奎因谈到创作《小斧子》的初衷:“最开始我是十分肯定我要拍“红树林”的,因为我发现当代一些年轻人都不记得这段历史了,后来写的其他几集是因为我想纪念让我现在生命充满意义的人和事,比如“情人的摇滚”,也比如‘亚力克斯·惠特尔’”。
或许《小斧子》是透析历史,重展黑人群体精神和西印度种族文化的纪实作品,但在私人层面,对于麦奎因本人而言,这更是一份日记,或者一部纪念品,献给所有长大于西伦敦的所有人。
《小斧子》剧照
同一主题,五条不同故事线的结构创新也使得《小斧子》成为了年最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zrzy/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