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组阁谈判破裂实录:见今日四条;德国重新选举有多复杂?见今日五条)
通往“牙买加”之路不会一马平川,这是在9月24日德国大选结束之后,所有人都能够预料到的。但当谈判破裂的消息,经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率先单方面宣布,并迅速占据各大媒体在线头条,还是具有巨大的爆炸性。德国战后并非完全没有政府危机,不过像这样组阁谈判失败、政府难产的局面,还是第一次。谁是罪魁祸首?下一步怎么走?人们迫切求解。
联盟党、自民党和绿党分别代表右中左三种不同路线,加之联盟党内部基民盟和基社盟对“右”尚有不同理解,绿党左派和基础派也长期处在分庭抗礼之中,这样的几个党派要摒弃分歧,组成联合政府,难度是可以想象的。最后导致谈判不欢而散,歧点主要在于难民政策、气候保护和财政等几个问题。各方都有充分的理由,坚持自己的立场,很难说,哪方的坚持就是错的。但是,要换一个角度看,退一步,有利于人道主义、国际主义、祖孙后代、国计民生,为什么必须固执己见寸步不能相让呢?
德国权威的新闻杂志《明镜》周刊在其评论中也许切中要害。谈判的整个过程为一种害怕的感觉所笼罩,害怕什么?害怕的“不是谈判破裂”,而是“自己被对方耍了”。所有的谈判细节,都要详细记录,以备不时之查考。同一个问题,上午刚达成一致,下午又被翻出来重新讨论。整个的谈判记录,成了一部“信任缺失”的真实档案。一个没有任何基本信任的组合,怎么可能坐到一起执政4年。就算能组成政府,这样的一个政府也不可能有任何的创造性和行动力。
民族主义抬头,这是目前欧洲的大势。民族主义对应到个人,就是利己主义,对应到团体,就是本位主义。或者反过来说,利己主义和本位主义盛行,恰恰正是滋生民族主义的土壤。德国的政坛,一样已经被利己主义的世风撕裂,各党派谨小慎微锱铢必争,害怕的不是辜负了选民的嘱托国家的重任,而是自己的一己私利受到损害。
《明镜》在线在另一篇文章中把谈判破裂的这一刻比喻为英国宣布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刻。文章说,西方议会民主的危机正在很多国家引发党派体系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危机现在终于也来到了德国。这是德国的“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时刻。正如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之时,所有人直到最后都相信,结果不会那么糟糕,国家政治的理性会最终战胜党派政治的利益,但结果终究超出了人们的预料。默克尔以其惯有的观望和不作为态度,导致了局面的最终不可收拾。
不论是组成没有绿党或者自民党参与的少数派政府,还是提前大选,德国从此将进入一个政局的不稳定时期。即使重新选举,各党得票如果不出现大幅度的逆转,下一届政府的组阁,面临同样的困难。
自民党主席林德纳在宣布谈判破裂时表示,自民党没有看到期待出现的“政治现代化”。但愿,这是自民党放弃“牙买加”的真实理由。但愿,这是德国政治反思和觉醒的开始。
(欧洲时报德国版胡言撰稿,转载请注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zrzy/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