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牙买加项目部项目经理王为启摘下安全帽,抖了抖反光背心,擦了擦头上的汗珠说道。他刚检查完现场设备运转情况,身后是笔直的牙买加南部沿海路。
今年,是王为启坚守海外的第十个年头。回想起开拓美洲市场的点点滴滴,他说:“从巴拿马到牙买加,从港口到公路,跨越两个国别,不变的是一份初心。没有别的,就是多抠抠细节。”
南部沿海路升级改造工程是牙买加重点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牙买加南部沿海地区的通行能力。初到项目的王为启便为自己列出了问题清单。“只要一条一条地解决项目管理问题,所有的工作都会做得更好。”他展示着手中的清单。年,受疫情影响,中方人员进场困难,人手不足,现场生产压力增大,这也成为王为启面对的首要难题。“增加属地人员比例是解题的重要手段。”讨论会上,王为启提出自己的想法。“可是很多属地人员并不具备某些岗位的需求?”有人提出质疑。“我们应该将部分属地关键岗位人员纳入长期培养范畴,也为项目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王为启带头制定属地人员培养计划,由有经验的中方工人担任专业导师。“不仅要有课堂、有老师,还要有制度。”王为启还建立属地员工信息台账,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多劳多得,鼓励大家学习技术。来自当地镇上的杰森每天跟着中国老师学习测量,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力工成长为测量骨干,被编入属地化技术班组。中牙人员比例逐渐达到1:6,为项目部储备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做项目就是要盈利,在保证履约的同时,要做到精打细算,这样职工的好日子才会长久。”王为启时常向大家这样说道。在他看来,成本管控才是项目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海外施工面对的形势复杂,大家一时没有头绪。他便上午跑现场,下午召开成本分析会,晚上梳理项目变更,建立变更台账。“晚上十二点前总能在办公室找到王经理。”职工李晨熙感慨道,即使熬到深夜,王为启第二天一早肯定爬起来,外出商务谈判。靠着这种毅力,HagleyParkRoad项目、南部沿海营地项目等工程顺利确认变更。“能为项目、为公司省下一大笔钱,这都是大家努力的成果。”举着这份“成绩单”,王为启说道。
王为启在项目上还有个习惯,就是睡前绕着小临巡逻一周。这边看看大门有没有锁好,那边看看办公室电源有没有忘关......大家都笑称他在项目上有两份工作,一份是项目经理,另一份是工地保安。“我本来就是项目大家长,我得对大家负责啊。”王为启笑道。随着工期的压力逐渐增大,很多职工心态开始出现波动。王为启便每天晚上邀请一名职工开展一对一“茶话会”,了解大家想法,排解忧愁,对有实际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每晚他办公室里传出的朗朗笑声也成为对紧张工作生活的调味剂。
牙买加素以清澈的海水和白色的沙滩闻名,王为启闲暇时也会到工地附近的白沙滩上漫步,脚踩细软宽阔又绵延的白沙滩,向远方的家人展示美丽的景色。用他的话说:“工作和生活都要‘抠’细节。”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白晓通讯员刘畅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xz/1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