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牙买加 >> 国家气候 >> 正文 >> 正文

回望

来源:牙买加 时间:2022/3/14
北京荨麻疹防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26.html
文|肥内由於皮克斯的《靈魂》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上映,本想應該要等那天看了片之後再開始寫回顧;但考慮到今年慢慢地已經變得不是很想跟人分享看片心得,也就是包括任何推薦都不想的情況下,等那天好像意義也不大;還不如在小津生日這天──既然已經取消了「秋刀魚賞」──回顧這一年好了。不過一開始想著,選小津生日不還是有點矯情?但想到今年六月寫了《尋常》算得上目前寫過的著作中,最滿意的一本,也算是對小津有個交代。儘管下筆寫這篇年度回顧的時候,最終定版的《尋常》其實還沒改好;並且,雖說因為朋友的介紹,有出版社似乎有興趣出這本小書,但這一切都還沒有定數。預計在網課的中場休息(十二月的最後一週)時會把《尋常》改好,因為我也想利用那一週的空檔把禮物文集都印出、寄出。這一年是明顯減產的一年。截至目前為止,「正式」的文章──即有償的文章──一共三十二篇,篇目如下:一月三篇:.01.03-《极速车王》:.01.07-拉片《秋日和》:.01.15-費里尼二月兩篇,編文集《小津導覽(I)》:.02.03-《鲁贝之灯》:.02.14-电影中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刊登短版三月十篇,編劇本集《肥造劇》:.03.03-《电影手册》是什么?:.03.14-波兰斯基有资格喊“我控诉!”吗?:.03.15-《我控訴》:.03.17-是枝裕和与必然不受待见的《真相》:.03.17-《真相》:.03.17-《蜂蜜之地》:.03.23-《瘋狂的一頁》的新感覺:.03.23-《十字路》的新調和:.03.25-追尋迷失的前衛:.03.31-侯麦:隐匿的故事四月三篇,寫作《圖說》:.04.16-《鑰命監獄》:一部「思無邪」的逃獄電影:.04.23-《日暮》:尋找家庭秘史的影像捉迷藏:.04.25-《溫蒂妮》五月兩篇:.05.08-《壞教育》:圍繞在教育周圍的事:.05.25-《我的佐伊》六月一篇,寫作《尋常》:.06.19-《默片解說員》七月零篇八月兩篇,其中一篇未被採用:.08.14-侯麦,到底是懂还是不懂女人?:.08.27-大导与他们的缪斯九月三篇:.09.01-透过缪斯所折射出来的影像:.09.06-《我想结束这一切》:.09.29-《日光之下》十月五篇,編階段文集《返回》:.10.01-转化“我”的在场形式的电影技法:.10.02-台灣女性影展之法國先鋒派女導演特輯:.10.10-費里尼在西安:.10.21-嫁給詩詞的女人:《掬水月在手》映後解讀:.10.28-《永恆之光》十一月一篇:.11.26-解讀《無邊序曲》的序言這樣看下來,文章數不但突破一千篇(包括無償文章,在此沒有顯示出來),且一年下來除了編了三本文集──劇本集《肥造劇》、拉四部小津作品的《小津導覽(I)》與階段性文集《返回》──之外,還寫了兩本小書:《圖說》雖短小,但是算是我自以為開創的新寫法,「影評詩」,這本書其實寫得很快,很多篇章都是趁陪兒子在公園玩的時候,隨手寫的,所以其實圖是已經大致確定好了,出門則拿寫筆記本寫「詩」的部分;而《尋常》可以說是在經過去年的《路子》、《形意》跟四月的《圖說》之後的集大成之作,簡單來說,如果沒有前三本的創作,應該也還無法產出《尋常》。我真的很希望能把這本《尋常》出版了,如果有必要,我會不惜眾籌。文章減產也許不見得是壞事,至少,每一篇文章的準備期變長了,也多了一些派生的筆記文章,比如在掘火就刊有年初寫費里尼、《魯貝之光》與貝多芬的筆記文。七八月基本停產的原因是網課的準備,基本每天都在備課,偶爾能有寫文,多數是作為休息用的──比如幾篇極短篇──或者是備課時充當講課草稿的文章(這些文章部分刊登在掘火;但沒有列在上面的文章清單)。當然,網課是減產的結果:必須另尋收入來源……而網課當然是今年對我來說意外但最終成為最重要的「行程」:為了全身心投入,基本上也可以說再也不主動寫稿。看片,多數也是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發生。也就是說,今年看的多數影片,都是為了工作而看,即使有些片在看的當下覺得確實不錯;然而大概隔幾天──好一點隔幾週──這些好感基本都會蕩然無存;更別說在看的過程幾乎都「無感」的片。但「無感」不代表影片不優,而是作為「工作」一部分,看片很難有完全的情感投入。不誇張地說,今年看的長、短片加起來約一百三十部,可以說沒有任一部現在還能精準回憶起當時的悸動。如果真有,我確實會很想再看一遍的,是法國動畫片《漫漫北尋路》;並且希望能看到「好版」的費里尼《訪談錄》。不過,希望為了網課而正在一部一部重看、補看的希區考克作品,能出現讓我振奮的作品;雖說很難,因為目前算下來,以前沒看過的片,只剩《奇怪的富翁》跟《牙買加客棧》。反倒是在備課過程中重遊某些作品的片段,仍有很大的感覺,也許,該是時候重溫以前看過且有好感的影片。並且,想到自從暑期網課結束之後,一部小津都沒再看過,真是罪過,畢竟,今年最重要的「收藏」就是收到朋友寄來的小津藍光套裝!再說,圖書的部分,今年也收到出版社寄贈的《全日記》──再加上自己買的《劇本集》──,真可說是一個「小津年」;這樣說來,今年的回顧選在小津生日發還真是應景。說到讀書,今年其實真正有空讀書的時間主要就是集中在第一季,疫情算是給自己一個理由好好讀書;很可能是繼二零一八年初集中讀《追憶似水年華》之後,最密集讀書的一段時間了吧。收穫可說不小:阿蘭的《論教育》和《論哲學家》以及杜夫海納的《美學與哲學》都是今年最有啟發且愛不釋手的書。但也就除了這三本之外,幾本本來應該讀完的書,都沒有如願完成:《論治史》(總算是讀過半了,當時還在日記上寫:「讀《論治史》,更不敢寫電影史了」)、《符號學與語言哲學》以及後來又重拾的《話語、圖形》。三月時還一度想翻譯《電影中的普通人》,連胡老師都被我騙去買了一本英文版,想說可以協助我做校對;豈料,我才翻不到五篇,就放棄了……事實上,說放棄也不完全精準,無論如何,那時翻譯的幾篇對於我寫《圖說》起了很大的影響。可能也因為後來寫了《圖說》以及再後來寫了形式上稍微折衷一點的《尋常》,然後緊接著就是網課的規劃、宣傳與準備、上課,所以其實也沒太有機會再回去處理《普通人》了。再說回《尋常》,在六月停止寫日記之前,算是幸好有保留當時寫作的記錄:05.16覺得可以寫一本簡約版《尋常》,再另寫一本註釋本。05.17覺得《小早川家之秋》之於我,就像歐弗斯的《蘿拉蒙戴斯》。05.19今天寫了《尋常》的一之一節。比想像中難寫;但寫完一節就高興成這樣實在也不是好事。05.20心想,現在《尋常》的寫法或許是最理想的寫法。今天寫了三節《尋常》。05.21依舊覺得《晚春》是差強人意的作品;而《彼岸花》問題也有,但整體來說還是令人很有好感。05.22第二章七節的架構基本在一大早就擬定,但是一整天下來只完成了兩節,尤其《晚春》右頁三段極難寫。或許這是一個警訊,架構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05.23時間太破碎,只寫了三節,《秋日和》尤其難寫……其實《彼岸花》也難寫。05.24發現這些日子聽貝多芬,對音樂聽覺有幫助。今天寫《東京暮色》一節雖說是寫著寫著又有新得,但是事多中斷使得整節讀來有種顛簸之感,右頁最後兩段寫得也卡。總之,完成了第二章,必須要稍微休息一下。05.25今天果然一節都沒(能)寫。05.26難產地寫完三之一。05.27三之二明顯破壞「隊形」,可見難度設定太高。三之三終究沒能寫完。05.28三之三難產原因在於對《麥秋》的蛋糕,沒有新的觀點。隨後的效率證明先擬好全章框架寫得較快,不要在意篇幅,允許重複但論述(略)有異的部分。睡前擬好第四章框架。目前仍保持三天一章的速度。05.29昨天抄小津日記,說他整夜聽到布谷鳥的聲音;今天早上也一直聽到窗外布谷鳥的聲音。今日寫作時間也異常破碎,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率,以三節作收。05.30雖然自己拖拖拉拉,但第四章還是如願完成。開始構思第五章七節框架。睡前第五章構思到第五節。05.31如願寫完第五章。第六章框架無心構想。但想一想之前的野心似乎沒有完全實現。06.01來到第六章,也許恰好事多且雜,寫作屢屢中斷;但或許在潛意識裡,也想著開始放慢腳步,享受寫小津的過程?總之,想學老師那樣模擬音樂節奏的寫作嘗試,是徹底失敗。睡前迷迷糊糊完成三節。06.02餘四節完成。全書又稍微瀏覽一下,總覺得後幾章的層次又更高了。無力擬第七章框架,睡前確認六段功能,前三節框架擬定。06.03深夜,跨四號,《尋常》初步完稿。最後,再檢討一下,今年本來想花一年時間好好把貝多芬弦樂四重奏聽完的,但還是無法如願。下筆時第十一號(作品九十五)還不算完全聽完──不過這一次用了之前從沒嘗試過的方式,把十六個不同版本用隨機的方式播放──且前面仍有幾首特別不熟,尤其第十號(作品七十四)。追究原因,應該是這幾首「卡關」特別久:第一號(作品十八之一)、第二號(作品十八之二)、第八號(作品五十九之二)以及第十一號(作品九十五)。以前對第十一號(作品九十五)的印象並不算正面,所以今年補買的樂譜,獨缺這一本時,本來沒太失落,少一本就少一本;但是最近反覆聽這首之後,開始很怨恨沒能買到、收集齊。總之,本來還想自不量力寫一篇綜述或者做一期廣播專談貝多芬這一套弦樂四重奏……不管怎麼說,還能在這裡回顧,一位朋友幾天前在好友圈寫到「如何在最後這些天把即將結束的二零二零年過好?」我回說「活著」。

用户打赏作者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qh/9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