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50周年,当前全球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再次发生显著变化,世界需要纳入有新兴经济体货币在内的多极化货币体系的支撑
作者|王华庆李良松「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博士后」
文章|《中国金融》年第8期
年,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为战后各国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全球货币金融环境,对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种过分依赖黄金和美元的金汇兑本位制终究因难以适应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而解体。若以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兑换黄金的义务为标志,则今年刚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国际货币体系走向了真正的美元信用本位,全球经济在高速发展且全球化日益加强的同时,也面临货币金融危机频发的冲击。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亟待改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及演进19世纪初,伴随金本位制在很多国家相继建立,全球货币体系也形成了事实上的金本位体系,金本位维持大约一百年之后,在 次世界大战时被各国普遍放弃,货币滥发严重,通胀高企。 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虽然短暂恢复(主要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但在~年经济大萧条冲击下彻底崩溃,各国再次实施以邻为壑政策,不仅大幅加征关税,货币也竞相大幅贬值,加剧了全球经济危机,更促使部分国家军国主义、纳粹主义上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的~年,美国就开始筹划战后的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年4月,为稳定各国币值并促进国际贸易,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怀特方案和凯恩斯方案,此后多次邀请各国专家学者参与磋商和讨论。年7月,正式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44个国家参加,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奠定了战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基础,为全球经济迅速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创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会议确立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美国确保将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兑换为黄金,开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稳定了各国汇率,资本有序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但这种体制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全球各国需要足够的货币(美元)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增长,但美元发行越多,美国贸易逆差越大,美国的黄金就越不能满足各国用美元来兑换黄金的需求;反之,如果美国要减少贸易逆差,注入其他国家的美元就会减少,全球贸易就会随美元流动性减少而萎缩。
为应对“特里芬难题”和节约美元使用,欧洲国家开始了更加紧密的货币金融合作,从年建立欧洲支付同盟(EPU)到年签署欧洲货币协定(EMA)都有力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节约了黄金和美元使用,稳定了彼此之间的货币汇率,促进了欧洲国家货币的可自由兑换,但此时布雷顿森立体系已开始出现越来越不稳定的症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先后发动 、越南战争并与前苏联争霸,债务负担沉重,美元信誉受到冲击,与此同时的欧洲和日本经济却快速恢复和增长,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爆发多次美元危机。虽然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但不足以维持美元和黄金的固定比价,年黄金总库决定不再维持黄金官方价格,而由市场决定,但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然可以按照官方价格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从而形成了“黄金双价制”,美国流出的黄金储备日渐扩大。为了弥补全球仅有美元和黄金两种储备资产的不足,“十国集团”提出了特别提款权(SDR)的方案。年,IMF创设SDR,初始价值被设为1单位SDR等于1美元,并于~年每年发行30亿SDR,分配给成员国。
年8月15日,尼克松正式宣布停止按官方黄金价格兑换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解体。年12月,西方十国达成《史密森协定》,允许美元对黄金一次性贬值7.89%(即38美元=1盎司黄金),并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允许其他货币对美元在法定汇率上下各2.25%的幅度内波动。年2月,美国宣布美元再贬值10%,《史密森协定》终止,主要货币转向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没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约束后,美元大量发行,各国美元储备资产随之增加,减少了对SDR作为全球储备资产的依赖,SDR不再增发。年,各国达成《牙买加协议》,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提高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储备地位。至此,国际货币体系正式进入美元信用本位制,虽然目前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都是SDR篮子货币,也是重要的国际货币,但美元独大的局面短期内难有改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影响及应对虽然金本位制缺陷非常明显,然而其在稳定通胀和促进国际贸易方面却有自动调节的积极作用。在 次世界大战前长达百年的时间里,虽然各国也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危机,但通胀总体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一段时间内,金融业与工商企业的发展能够保持基本平衡,通胀也较为稳定,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种金汇兑本位制带来的益处。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胀更加严重,各国货币的比价失去控制,全球贸易失衡更加频繁且规模更大,金融(货币)危机发生的频率显著提高,以至于现在不时还有专家学者支持回归某种程度的金本位制。
一是通胀再度高企及中央银行独立性提升。皮凯蒂(Piketty,)研究表明,在18、19世纪,英、美、法、德国的平均通胀率几乎为零,20世纪上半叶,由于两次世界大战,通胀严重,尤其德国曾发生过超级通货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各国货币比价基本稳定,世界经济战后稳定复苏,通胀随之稳定下来。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发达国家通胀高企,虽然有石油危机冲击因素的影响,但货币发行不受约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央银行实施强力货币政策控制住通胀,赢得了声誉,最终以中央银行实行通胀目标制、独立性显著提升而结束了高通胀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政府与民众之间达成的由中央银行专门负责货币币值稳定的一种契约。
二是美国“双赤字”问题愈演愈烈和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频出。美国凭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频繁超发货币以解经济发展的问题,将应由本国承担的货币超发成本外部化,转嫁给其他国家承担。年,美国同时出现了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赤字”,此后虽然个别年份偶有缓和,但总体上愈演愈烈,贸易赤字在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最为严重,财政赤字在救助年金融危机过程中超过10%,美国政府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国债规模不断增加,货币发行几无纪律可言。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实施多轮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国际经济金融潜在风险显著上升。
三是金融风险迅速上升,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固定汇率变成了浮动汇率,国际金融市场风险骤然上升,为对冲浮动汇率和短期资本跨境自由流动带来的风险,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使得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产品交叉、业务交叉,反过来又导致商业银行风险不断上升。伴随金融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衍生产品得到迅速发展,产品和业务越来越复杂,跨境经营及竞争日益激烈,各经济体金融监管能力提升和监管国际协调的迫切性日益上升。年,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设立了银行监管委员会,明确东道国与母国对跨国银行的监管责任;年7月,颁布 个准则文件——巴塞尔协议,使得银行业的资本监管有了全球统一标准。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全球中央银行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qh/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