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借助战胜国“带头大哥”之威,经济独霸世界。其借助但手段就是军事加经济。而经济强权的手段,主要就是美元。时至今日,美元独步天下的霸主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那么,美国人用了怎样的手段、下了多大的力气,才使美元由弱到强,成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美国又是如何成功的使美元实现了权利 化和义务最小化?
美国年独立。那时的它还只是西方国家的小弟,人口只有万,货币也只是欧洲列强的附属。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西班牙银圆是美国的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而当时世界主要流通货币是英镑。
美国人当然不甘心一直做小弟,但当一哥是需要用实力说话的。美国既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也没有庞大的黄金储备,只能隐忍不发。这一等就是年。
为了发展经济,美国对西部进行了大开发。洲际铁路的建成,西部沃野的开拓,使美国经济迅速崛起。从年开始,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终于超过英国,跃居世界 。到一战爆发时,美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远超欧洲老牌强国英国、德国、法国的总和。到年二战结束时,美国GDP更是占全球的50%以上。美元终于有了号令天下的资本。
要想货币强,黄金储备量是硬性指标。自美国独立以来,就采用了“黄金本位制”。年二战结束时,美国的黄金储备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放眼天下,已经找不到对手。
为了向世界输出美元,美国大发战争财,一战、二战,美国都扮演了世界兵工厂的角色。一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 的债权国,英国、德国、法国等都是美国等债务人。
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已经占据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独步天下,向世界输出美元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一心要将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推广到全世界。
在罗斯福的主导下,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经济实力为基础、以西方经济观念为准则的世界经济框架——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历史上 个全球性金融货币体制协议。根据协议,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而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有权按这一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但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维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不得大于1%)。于是,美元等同于黄金,被称为“美金”。美金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为美元霸业铺平了道路。
美国人忙活了年,显然不仅仅是将美元与黄金挂钩那么简单。所图者不过“利”耳。
美元所牟之利叫做国际铸币税,其前提是货币国际化。因此,美国必须将美元投放到国外,并使其他国家愿意、乐于或者被迫接受。在这一点上,美元成竹在胸。如前所述,美国已经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将黄金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法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接下来就是要把美元投放到国际货币市场了。
时机千载难逢。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满目疮痍,百废待举,经济上濒临崩溃,政治上矛盾重重;西欧各国对苏联心怀恐惧,担心国内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演变成共产主义革命。这时的美国,不仅毫发未损,反而更加强壮: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均占世界一半以上,GDP已经连续 世界50年,政治上成为五大国际警察之一,军事上拥有 杀器——原子弹。于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西欧各国迅速接受。该计划于年7月正式启动,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亿美元。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绝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元扮演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救美大戏,显示了世界货币盟主的超强实力和丰功伟绩,西欧各国对美元也是望眼欲穿,一时形成了美元荒。这样,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人成功地将美元投放到国际货币市场,使美元成为法律上与事实上的 国际货币,为美国牟取国际铸币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一系列国际经济条约基础之上,要求对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综合的平衡考量。因此,美国虽然在国际金融核心领域获取了 的权利——美元成为法定储备货币,与黄金等值,但美国也承担了两项不可能始终完全履行的义务:(一)无限制地按官价向各成员国兑现黄金;(二)提供足够数量的美元以用于国际清偿。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之谜。
这种近于 的权利和 的义务会束缚美国的手脚,与美国人的权利 化、义务最小化目标相距甚远。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摈弃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经济条约将美元附随的权利与义务挂钩的规定,形成以保障美元权利为主的国际习惯或惯例。
用最简单的方式解读就是:假定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货币上享有的全部权利和承担的全部义务均为%,则作为 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享有的权利为%,但承担的义务也为%,其权利减去义务之后的净利差为0。这显然不符合美元的鸿鹄之志。
于是乎,在确立其世界货币法定盟主之后,美元必须对自己开炮。美元危机的到来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从年开始,失去了战争中巨额订单刺激的美国经济开始疲软, 的爆发又直接增加其巨额军费支出。到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断增加,而黄金储备却迅速减少。为了防止美国通过增发美元的方式弥补损失,其他国家纷纷抛售美元,终于在年酿成 次“美元危机”。
在随后的几年当中,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到了年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时,焦头烂额的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不再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这看起来是在自毁长城,削弱美元的信誉。但其实,通过美元与黄金脱钩、宣布美元贬值、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和建立牙买加体系,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是受到削弱,而是得到加强了:一方面,它作为国际 储备和结算货币的地位没有受到根本动摇;另一方面,保证美元的含金量和不贬值不再是美国应予承担的法定义务。相反,美国对于美元这一国际货币,除了负责印刷以外,不再承担任何别的义务。从此,巨大的国际铸币税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
目前,对于国际铸币税的内涵,学术界虽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一般都认可广义或狭义铸币税的两分法。美元所取得的国际铸币税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铸币税、扩展意义上的铸币税(即一些学者所称的国际通货膨胀税)和国际储币意义上的铸币税。
根据宋芳秀、李庆云的《美元国际铸币税为美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分析》一文,仅年到年间,美元所获取的传统铸币税收益就达亿美元,获取的通货膨胀税收益达亿美元,获取的国际储币税收益达.亿美元,三项累计达亿美元;根据程恩富、王中保、夏晖的《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一文,从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到年,美元贬值幅度达87%;根据刘欢、姜婷婷、王建华的《美国是世界 的汇率操纵国》一文,从年到年,美国通过国际通货膨胀税,从国际社会净赚资本收益达4.万亿美元。其中,通过操纵美元贬值赚取亿美元,压迫别国货币升值、制造资产价格变动赚取3.万亿美元。美元盟主获利之丰,由此可见一斑。
鉴于美元的零义务、大特权,美国当然不会将其仅仅当作一纸货币来玩。他们要玩大的,要玩心跳,让全世界随时心跳。玩什么呢?玩石油。这就是石油美元。
石油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和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初级产品和“心跳”产品。显然,将美元的国际铸币税移植到石油贸易中,使之 化,并尽可能使美元成为石油贸易的 结算货币,是世界货币盟主美元的上上之选。
年,中东战争爆发,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石油输出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世界石油出口一哥沙特极为担心美元贬值。美国利用沙特的担心,与沙特签订了一系列“不可动摇的协议”,沙特同意将美元作为出口石油的 定价货币。
通过沙特的示范效应,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与美国达成美元与石油“挂钩”的“共识”。这一系列协议奠定了美元在国际石油交易计价货币中的垄断地位。这些将美元与石油挂钩的协议,与美元所主导的世界三大石油指数一起,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在石油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石油成为目前国际贸易中几乎 %地采用美元计价的大宗初级产品,这样,美元确立了在国际石油贸易中的 垄断地位,成为国际石油贸易法律制度中事实上的法定货币。于是,石油美元形成。
通过石油美元,美元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单方面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任何义务。这样,一方面,美国无疑可以获得巨大的国际铸币税;另一方面,美国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一己之利,通过美元贬值和石油指数操作,人为地抬高或压低国际油价,对主要国际竞争对手的经济发展进行战略打压。这一点,无论其竞争对手为主要石油输出国如俄罗斯,还是为主要石油进口方如欧盟、中国、日本等,都深受其害。
鉴于此,美国坚决反对任何挑战石油美元的图谋,必要时以武力除之而后快。年,伊拉克时任总统萨达姆要求其石油买家以欧元作为支付货币,企图挑战石油美元的江湖地位。为强迫伊拉克重新回到石油美元面前,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出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后来,伊朗计划推出石油欧元,美国又对伊朗敲打不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美元是国际金融的核心。经过数百年的奋发图强,经过几十年的苦苦经营和纵横捭阖,美国终于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秩序。在这一秩序中,美元实现了权利 化和义务最小化。
美国当然是极力维护这个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秩序,任何企图使美国权利义务在此领域对等或平衡的做法——如石油欧元、石油亚元、超主权货币——都将被认为会破坏国际金融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繁荣。简言之,美国力图以自己的权利 化和义务最小化的美元霸主地位来“绑架”其他国家和经济体,以维持所谓的恐怖平衡状态。前哈佛大学校长、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所称的“金融恐怖平衡”可以说是对美元霸业和图谋所做的 解释。
来源:李涵说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qh/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