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牙买加 >> 国家气候 >> 正文 >> 正文

国关青年说蔡梓泓新冠疫情和国际体系变

来源:牙买加 时间:2021/3/26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上方蓝色“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可订阅学习

学人简介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级本科生

新冠疫情;中美冲突;准二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内容提要

新冠疫情的全球范围爆发和当今国际体系变化产生了互动关联,一方面,在现有的国际体系中,各个国家利用国际体制携手抗疫;但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持续爆发将可能阻碍这种合作局面,甚至改变现有的国际体系。本文通过局部——整体的分析思路,首先分析中美疫情期间冲突,以此总结疫情对于两个大国关系的影响。接着进一步讨论两国冲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连锁反应,由此判断国际关系演变趋势,进而对目前的国际体系进行定义。

一、引言

冷战结束预示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苏联解体后,国际体系开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体系。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美国的霸权地位似乎正被逐渐撼动。目前研究界关于当今国际体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二超多强的单极和准二极格局以及中国战略引导的多极化趋势。

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是以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延伸、扩大和深化,将随着时间推移而显示出七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如对全球治理、大国组合、经济安全、科技创新、社会思潮等的冲击。

疫情期间,各大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合作互助或对抗冲突,都体现了新冠疫情和现有的国际体系之间产生了必然性的互动关联。本文尝试以中美在疫情期间典型冲突为例,探讨疫情对国际体系变化的作用并判断目前国际体系。

二、疫情期间中美冲突分析

(一)中美疫情舆论战

2月4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借机污名化中国。2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线答记者问中,严厉斥责文章作者。

中美舆论战一触即发,呈现激烈对抗的上升趋势。美国驱逐60名记者,中国也对等性吊销3家美媒采访资格。随着时间推移,舆论战再次升级,美国国务卿和中国外交部两外发言人在推特上进行相互指责。3月17日起,特朗普亲自在推特和电话讲话中将病毒标签化,舆论战达到顶峰。

美国并非 次对中国挑起舆论战,此前,美国在南海问题和香港问题上也曾多次煽动舆论非正常化。舆论战在发达的互联网媒介作用下,很快就能达到低投入深影响的效果,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后,其 的“推特治国”特点,让舆论战更加常态化。据皮尤研究所数据,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在特朗普任职后数量上升了接近20%,达到了66%。

我认为,美国在疫情期间再次对中国展开舆论战的目的有两点:

①挑拨国际矛盾,煽动种族主义和反全球化主义,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

②模糊重点,强调“负担分担(burden-sharing)”,逃避现有单极格局下大国的国际责任。

(二)美“工具化”全球卫生议题以遏制中国发展

年特朗普政府正式发布的《全球卫生安全战略》认为,美国将在全球卫生安全领域追求按个相互关联的目标:

1、加强伙伴国家的全球卫生安全治理能力;

2、要求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对全球卫生安全责任进行分担;

3、在国内提升全球卫生威胁的应对能力和韧性。

其中,特别是第二点目标充分说明了特朗普政府的“负担分担”和反多边主义思维。在此次疫情期间,特朗普政府于4月14日宣布暂停向世界卫生组织缴纳会费;在5月29日,美国进一步宣布终止美国与世卫组织的关系。

美国政府对于自己在疫情期间失态的行为的解释是:“世卫组织对新冠肺炎疫情存在处理不当和隐瞒的情况”,并称“是他们的错误造成了如此多的死亡”。然而事实却是美国希望以此为政治工具来遏制中国发展:“全球公共产品的 提供需要一个运作良好和开放的政治谈判协商程序来进行全球公共产品的决策。”

(三)美对华经济技术打击

中美贸易摩擦一直不断,而年特朗普政府执意发动的 一直延续着强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全球产业链受疫情冲击基本停滞,美国乘机加强对中国技术的限制策略,进一步加深其对华的“脱钩”策略。

美国对中国经济技术限制最典型的实例是华为芯片事件。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公开表示,美国将限制中国华为继续使用美国技术与软件生产制造芯片。这表明,该制裁方案出台后,任何采用美国技术制造的芯片都无法直接和华为进行交易,必须先通过美国的同意;包括台积电、联发科和高通等厂商可能无法再顺利供给5g芯片。

这样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华为的高端机目前需要的是7nm以下的芯片,而中芯国际目前只具备14nm芯片工艺,在未来几年华为将储备的芯片消耗完后,很可能面临5g手机生产难题。一方面,中国被限制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和市场流动,“脱钩”策略加强;另一方面,虽然中国正在逐渐恢复生产,但是疫情初期壮士扼腕式抗“疫”仍然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此时选择投入芯片研制,很可能出现国内经济过度消耗的情况。

三、新冠疫情和国际体系变化的互动关联

(一)反全球化情绪上涨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在极短的时间内全球疫情迅速蔓延,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包括了全球经济的衰败。在全球化趋势下,国内问题显然和国际问题双挂钩。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非传统安全”问题一直被认为时比较柔性的安全问题,比较容易形成国际合作和大国合作,但是,此次新冠疫情作为非常典型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却表明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1、生物安全阴谋带来国际合作不信任

1月31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Cotton)宣称新型冠状病毒是“生化武器”,要求“卫生问题是深层次的政治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卫生的政治决定因素”。3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连发五条推文质问美国。

中方双方针对疫情传播进行多回合舆论战,舆情陷入白热化阶段,双方都在等待对方失言以掌握主动权。5月15日,特朗普在白宫发言表示,美国已于1月11日开始研发新冠病毒疫苗,而中国直到24日才完成首株毒株的分离。一时之间,原本略占上风的美国陷入逻辑自洽困境。

然而,从国际体系看,双方对于疫情阴谋论的争辩不仅无益于全球合作抗疫,还可能导致多元化趋势停滞,不仅加深国际合作不信任,同时不同国家地区出于利益考量选择站队,在舆论阵营上形成以中国和美国为首的两大派别。这样的两大派别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准两极格局下的两大联盟,如果舆论战继续,或许舆论战对两级格局的形成会产生加速推进作用。

2、经济联动导致全球经济下滑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奔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由此,美元完全脱“锚”,浮动汇率制其实就是美元本位制。通过脱嵌的全球金融体系,美国可以强化自身货币权力,进一步损害外围经济体利益。有学者提出美元本位制的“中心-外围”结构理论:

图1

在这个分析框架中,美国通过“双赤字”输出美元和美债,获取外围国家的产能与资源;同时,美元作为中心货币对全球经济格局进行了重塑,按照禀赋理论将各国进行分工;这还意味着美国可以通过加大铸币和赤字财政进行全球性通货膨胀。

2月底以来,疫情的持续蔓延和国际原油市场下跌,全球股票迎来抛售潮。作为国际股票市场晴雨表的美国股市罕见地迎来了8天三次熔断,直接引发全球股民恐慌,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陷入技术性熊市。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美联储先后两次大幅降息,并重启QE政策;同时,5月16日,美国宣布初审通过了高达3万亿美元规模经济纾困法案。这就带来了一个死循环: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自主贬值,而大规模的美国国债发放又带来了“美元荒”,美元价格在市场自主调控下再次上涨。在这样的多次循环之后,美国将有可能通过做空机制打击国际市场以维护本国经济。

这样的不可避免的经济联动将有可能导致反全球化浪潮上升,疫情长期发展下,巨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疫情带来的生产困难,国家地区之间面临物资紧缺,将进一步导致各国各自为政,多元化经济将有可能倒退回地区经济合作或双边经济合作。

(二)国际组织权力真空凸显

1、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体系恶化

《世界卫生组织法》规定:“各民族之健康为获致和平与安全之基本,须赖于个人与国家间之通力合作”[],这说明国际卫生安全事件是需要经过国际合作才能共赢。然而特朗普政府奉行的单边主义,正在不断将全球卫生议题工具化;美国在疫情中多次叫板世卫规则,侵蚀了国际卫生安全合作的政治基础,很可能导致NGO在无政府状态下的政治失灵。

另外,美国宣布暂停向世界卫生组织缴纳会费恶化了全球卫生安全的融资体系,在传统的单极体系理论中,霸权国家有维护世界秩序的职责,而美国正在不断抛弃这些义务,这无疑对全球卫生安全环境的维护带来了阻碍。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失职

国际货币体系定义为:各个国家的政府机构为了更好地适应对外贸易和国际结算实际需求,针对国际贸易货币兑换及对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作出的安排和制定的标准,以及为此所构建的系统化组织全称。

然而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由于牙买加体系确立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美元彻底脱“锚”,原本偶然的国际金融危机将变得人为可控;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美国操控货币市场的行为却并没有按要求加以制止,疫情期间美联储的紧急应对措施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际市场。

如果未来美国继续运用货币政治工具,那么全球经济很可能在疫情的双重重创下破裂,多元化经济很可能会退回区域经济体。

四、总结

疫情无疑对单极体系的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从疫情期间中美两国的冲突来看,美国完全把中国列为其首要的战略竞争选手和被遏制的对象,试图将疫情政治工具化对中国进行二次打击。美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负面参与,包括终止和世卫的关系,不仅是对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的强调,很有可能是美国政府试图恶化国际合作、重新构建以美国为 领导的合作体系。这其实也在侧面证明了当今国际体系中二超多强的准二极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崛起,积极引导多极化体系的形成,在此次疫情中也积极展开多边合作,然而,中国在应对美方舆论打击时过于激进的态度很有可能阻碍了多极化趋势进程,甚至加速二极体系的建立。

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全球化连锁反应也可能产生国际无政府状态恐惧,国际体系或许将陷入一种人人自危的“黑森林体系”中,这显然将对多极化进程产生短期内不可逆转的阻碍。如果事实如此,那么中国就将面临屈服于现有的准二级体系或努力在世界范围内重构二级体系,而无论哪种选择都是对这个发展中国家的重荷。

参考文献

[1]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晋继勇.美国全球卫生安全战略及其对世界卫生安全体系的挑战[J].国际安全研究,,38(03):76-95+.[3]刘健,黄晖.美联储降息救市全球货币宽松格局仍将持续[J].债券,(05):69-73.[4]当前新冠疫情和当代国际关系互动研究[R].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3-19.[5]疫情下的全球化与中美关系[J].国际展望,,12(03):.●年“国关青年说”专栏征稿启事

小编:Jl

本文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学术观点。

文章来源: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qh/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