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余月9日,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1周年大会上,毛泽东主席发表演讲,谈到心目中鲁迅先生的崇高地位,主席说:“鲁迅先生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在伟人眼里,鲁迅先生是新中国的圣人,是圣人,其思想、其流传作品非一般人所能读懂,在中国绝大多数小学生、中学生眼里,鲁迅先生半文半白的文章晦涩生硬,想看却又看不下去,因为考试的需要,只好硬着头皮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一遍又一遍地理解,这种经历,很多都有。
年少时看鲁迅先生的文章,体验感是不佳的,就好比悬崖上的风景,远观是赏心悦目,但是想近处观赏,必须经过崎岖山路,一般人往往难以攀缘上去。
及至中年,大约35岁的年纪,工作也有10年的时间,期间也经历了工作的变动,也经历了恋爱,结婚,生子,也领略过婚姻的危机,面临着每月房贷车贷的压力,饱尝过人情冷暖,总之酸甜苦辣皆有历练。
此刻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抛开时代的背景,你会觉得从古至今,世间之事莫非如此,读懂鲁迅,也就读懂了社会,读懂鲁迅,就会像他一样,做一个有爱、有思想、有智慧的战士,命运即便波谲诡异,但是心中的焰火不灭。
世界固然苍凉,我心依旧阳光,这就是鲁迅。
心中要有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对儿童生活的回忆,文中充满了乐趣和童真,如果心中没有爱,这样的文章又如何写出来?对于已婚的我们,如果你也有孩子,是不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考虑到孩子也要有童年,而我们对孩子的爱,就是要释放他们的天性:要有童趣,而不是少年老成。
作品《故乡》提到了儿时的玩伴闰土,即便闰土认为和讯哥儿不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我”依然没有把闰土当作外人,原本要卖的东西任由闰土拿去。这种朋友之间的友情没有因为时光流逝身份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今天,放在我们的身上,是不是也要向“迅哥”学习一下,不论你身居庙堂还是财富加身,都要不忘初心,永远对人保持着最朴素的感情,那就是爱。
《社戏》一文中描述了几个小伙伴看社戏的场景,在我看来,让我感动的就是少年朋友之间纯洁无瑕的友爱,六一公公的淳朴善良,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中间有一段:“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读完此段,中年的你是不是也有泪奔的感觉,三更天,母亲站在桥上等待自己的孩子归来,虽然回来有点迟,母亲有点生气,但是很快就高兴了,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自古至今,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父母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因为有爱,人间才值得,因为有爱,生命才有了价值,因为有爱,生活才有了希望。
有思想、有智慧
《阿Q正传》大概是鲁迅先生作品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短篇小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据说因为《阿Q正传》,鲁迅先生要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先生英年早逝,而诺贝儿文学奖只能颁给活着的人。
时至今日,《阿Q正传》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尽管鲁迅先生想描述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腐败、腐朽等病态。但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阿Q的影子,如何看待阿Q精神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困境,我们决不能退缩,面对弱小,我们决不能欺凌,要有独立之思想,而不是随波逐流。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为,那我们也要像阿Q一样,沉浸在自我宽宥,而不是悲天怜人。举个例子来说,好比你喜欢田径运动,但是因为天赋限制,要想达到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的成绩根本不可能,那么你是否要给自己一个美丽的谎言呢?如果你只认死理,留给你的一定是巨大的伤害。
我们读懂《阿Q正传》,不是要模仿文中那些无知、愚昧、麻木的人们,也不是要学习阿Q的凌强欺弱以及好吃懒惰、是非不清,而是要在时代大潮中,独立自己的人格,独立自己的思想,秉持正气正义,一身坦荡,让人间有爱。
有人总以《药》文中的“人血馒头”说明人性的冷漠,但是如果你真的看懂了,你应该超然通透,人世间总有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人,我们绝不要顺着他们的路走,尽量唤醒他们,即便唤不醒,也不要同流合污,社会需要的是文明、正气、温情、觉醒。
现实中,庸医害人何尝没有?他们无资质,无正规治疗场所,只是靠着传播广告欺骗患者,却偏偏有人信。其实,最好医院,至于那些江湖游医、野医生还是少信为吧。
鲁迅先生的作品,无不揭示了当时的病态社会环境,我们今天又该如何正确看待当下呢?在我看来,那就是要用积极的豁达的心态面对社会,要用知识武装大脑,要有辨析事物的能力,心中要有正气,要有侠义之精神,
永不屈服的战士
一九四二年,专门阐发中共文艺政策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将鲁迅放在整个现代中国文化祭酒的位置,“引言”部分甚至说,中国革命有两支军队,一支由朱总司令指挥,一支由鲁总司令指挥,缺一不可。
鲁迅先生之所以被称之为革命家,是因为他的诸多作品催人觉醒,充满了战斗气息,《纪念刘和珍君》大概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我们当下所处的是和平环境,但是对于大多数人都要面临生活的重压,工作不稳地,经济困难,房贷压力,感情危机,如何来处理?
战士的精神就是不气馁,不逃避,他果敢,他有担当,敢于正视现实,敢于接受挑战,他相信雾霾终将散去,阳光必将到来。
很多人稍微压力,欲死欲活,如果你看到《纪念刘和珍君》那些为民请命不怕牺牲的学生们,你所觉得你的压力不值一提。当一个人生命在所不惜,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为了忘却的纪念》写的是作家白莽,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中文翻译者就是白莽先生,从年开始流传到现在。每每读到这首诗,都会让你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活着就是决不能畏畏缩缩,活着决不能知难而退,活着就是要像战士一样握紧手中的钢枪,随时面对前来进犯的敌人(困难、挫折、压力)。
读懂鲁迅,读懂人性,读懂社会,在时代大潮中不至于迷茫,更不会逃避现实,力求做一个独立之经济,独立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独立之精神的人。
与智者为伍,你不会愚钝,与大师同行,你的生命也将熠熠生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rkzz/1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