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元霸权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关键性的制度变化是美元取消了兑换黄金的承诺。
国际价格水平的稳定,完全依赖于美国的自我约束,外缘国已经失去了通过黄金买卖而控制美国货币政策的机制或者能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蒙代尔认为牙买加体系是一个“霸权主义的体系,是一个罗马帝国式的方案。”
这使美元享有超级特权,居于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可持续的霸主地位。
一个特权是美国并非依靠借贷,而仅靠发行美元便能支付过度进口,换取别国的实际资源或者产品。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美联储理论上可以无限量地发行美元,这一性质使得美国的经常性账户赤字可以持续。
再一个特权是,债务利息以美元支付,使美国的财政赤字可持续。近年来美国的国债尽管已达20多万亿美元,但财政部长耶伦说,这20多万亿美元的利息,占美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并不很多,完全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美元享受超级特权产生的收益,而外缘国或者地区却承担着由此所带来的成本,美国通过发行美元源源不断地获取其他国家的优质资源、产品服务以及人力资源,而外缘国对美国债券的巨大需求则造成了格林斯潘之谜。
所谓格林斯潘之谜,是指美国出现了短期利率上升,长期无风险利率却下降的情况。曾经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全球化加速,导致贸易伙伴累积了越来越庞大的美元顺差,而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有能力承接这部分由顺差累积而来的外汇储备的地方,就是美国国债市场。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推动全球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美元特权也使各国深受其害。
美国主导全球货币政策,外缘国则被动地承受外溢效应,美国享受超级特权所产生的收益,外缘国和地区则承担着成本,美国通过发行美元,源源不断地获取其他国家的优质资源、产品或者服务以及人力资源。还有,美国国债利率降低,压低了贷款利率,使美国享受低融资成本的收益,而其他国家保持着充裕的美元储备,放弃了高收益的投资,其中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
美国国内爆发内源性危机时有能力向外转嫁,外缘国因缺乏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债务危机发生时,应对往往非常困难,不是造成国内的恶性通货膨胀,就是造成出口产业受阻,工人失业。美元每一次放水,对世界各国都是一种灾难。
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架如同一个金字塔(资料来源:《新华文摘》年11期23页“国际货币金子塔”)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金字塔,处于顶尖的是美元,其次是欧元,再其次是英镑、日元、加元和人民币,这个图表明的情况并不见得完全符合事实,但金字塔似的结构是存在的。当美元向外溢出通货膨胀时,处在金字塔底部的主权货币受害最为深重,土耳其、巴西等国的情况就是如此。
相比而言,处于金字塔中上部的主权货币受到的影响就会对小一些。
欧元区就不用说了。中国人民币虽不具备向外转嫁危机的能力,但自保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这得益于我们抗疫得力,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率先得以正常发展。中国与许多国家有货币互换协议,贸易结算可以用本币进行,同时中国还有数量不菲的外汇储备,这使我们有底气在美元大量放水的情况下允许人民币随市场波动,人民币增值,对抵御美国转嫁危机还是起到了一定防范作用的。
二、人民币升值
进入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是美国量化宽松,在川普总统放水两万亿美元的情况下,拜登政府的纾困计划继续往全世界放水近5万亿美元,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已成事实。
再一个是5月份的国际贸易货币支付美元占比38.35%,欧元占比39.03%,这是一个分水岭吗?想当年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占比达80%以上,如此迅速地下滑到38.35%,且被欧元超过,这仅仅是一种象征,还是具有实际意义?美元无底线放水,终于淹着自己了吗?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上年同期的1:7.升值到1:6.。
为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中国放弃延续了数十年汇率控制机制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
年金融危机源自美国,但美国利用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特权地位,把本应由他本国承担的代价转移给了全世界。美国不止一次从中尝到了甜头,新冠疫情来袭,美国经济出现麻烦的时候,为解决自身问题,他们又搞起了这一套。
日本未来学家大千研一研究日本经济停滞的重要原因时这样说过:“日本政府资不抵债的时候就乱发国债,而美国的做法则是花别的国家的钱,购买美国国债的是日本、中国、拉美和欧洲国家,美国人宁可买股票把钱借给企业,也很少去买国债,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政府。同样是借钱,美国是借外债,而日本则是发国债向未来增加负担。”
“美国是自己的经济不好,世界经济也好不了,时间一长借的钱越来越多,没有能力偿还了,就搞了个广场协议,美元大幅贬值。美元兑日元的汇率10年内从1:贬值到1:79,这样一来,美国的债务负担就大幅度缩水了。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却是世界的麻烦。”
在应对美元量化宽松方面,有的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跟着放水,其结果是造成了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如土耳其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5%,为维护社会稳定,土耳其不得不将利率提高到18%,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恶性通货膨胀,价格信号失真会引导国家的产业结构失衡,贷款利率的增加使企业不堪重负,整个国民经济将可能因之而陷入混乱甚至停滞。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社会动荡与政权更迭屡见不鲜。
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干。
当前,在美元无限量宽松往全世界放水的情况下,我们如果依然保持着对汇率的控制,其结果将会使美元以稳定的汇率强势进入我国,造成国内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央行已决定放弃对汇率的控制,让市场进行调解。
这一政策实施以来,人民币有了大幅度的升值。这固然会造成一些出口企业的困难,但这也会使我国在采买原材料时降低成本。换句话来说出口受影响,进口会少花钱,总体看来对我们保持经济活力,避免被美国人剪羊毛,还是利大于弊的。
6月17日美联储发布消息,预计年底将有两次加息,美国用的是老套路,先量化宽松,往全世界放水,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把自己的通胀压力转移到全世界,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加息,把放出去的美元逐渐回收,一放一收之间,美国的通胀压力由全世界承担,世界各国的财富则被美国狠狠地洗劫了一把。
我们及时放弃对外汇的控制,让其随市场波动,人民币大幅增值,尽可能减少美元贬值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损失,由此看来,这一做法还是非常正确的。我国5月份的cpI1.6%,GDP增长率超过8%,低通胀高增长,势态不错。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虽有艰难险阻,但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谈到人民币的国际化,先要了解货币国际化指数。
货币国际化指数是对每一个国家货币的各种国际功能占到全球的份额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来的,这些因素包括这种货币在跨境的贸易计价结算,金融交易,直接投资,外汇储备等等领域的份额。
美国和英国这两国年的GDP占全球的比例合计是27%左右,但这两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指数,加起来达到了58%.欧元区的GDP占到全球GDP的15%左右,可是他们的货币国际化指数有25%.美欧加起来的全球GDP的占比是42%,但他们的国际货币指数竟然占到全球的83%。
今年5月情况突变,贸易货币支付美元占比38.35%,欧元占比39.03%,这是临时性情况还是一种趋势,仍有待于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与美国无底线量化宽松使人们对美元逐渐失去信心有关。
我们的情况怎么样?
广义的东亚也就是中日韩加上东盟这些经济体,目前GDP的全球占比约27%,可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加起来大约只有8%,中国的GDP全球占比在17%以上,今年可能会突破18%,但我国的货币国际化指数不到4%。这种偏差源自于东亚经济体是贸易盈余国,巨额的储蓄者,而美欧相当于是开银行的,吸收东亚的存款,在无锚货币体系中大量存钱是很吃亏的,我们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创造财富,但大量的利益由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一旦经济出了问题,还得由生产者来承担调整的代价。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比重,与很多国家都有货币互换协议,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途,此外中国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业的外资准入放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资公司的跨国发展对外资本输出等等,这都是平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措施。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路要走,虽有艰难险阻但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否则伟大的民族复兴也只是一句空话。
四、不太遥远的未来
美国人印钱,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两难选择。我们的选择是放任人民币升值避免输入性通货膨胀,再一个是利用人民币与别国的货币互换,尽量少用美元做交易。
查一下年鉴,还真是这么回事。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57亿美元,较年增长1.5%,其中出口.46亿美元,增长3.6%;进口.12亿美元下降1.07%;全年贸易顺差高达.34亿美元,较年增长26.9%。
再看一看中国年美元储备。
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亿美元。
从数据上看,外贸顺差5,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了1,亿,这中间还有4,多亿美元都到哪里去了?
只有一个解释,很多外贸是用非美元结算的,明眼人都知道是用人民币,顺差多少?差不多30亿人民币。
这些成绩还都是在美国大幅度提高关税和定点打击中国重要企业的情况下取得的。
另一个引起全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lyjd/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