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牙买加 >> 旅游景点 >> 正文 >> 正文

从汇率角度看G20峰会

来源:牙买加 时间:2021/7/25

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几乎一直演绎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即从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到无序浮动,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对固定,之后又陷入浮动“混战”,牙买加体系确立后,各国汇率更是在经历由固定到浮动再到固定的循环。当前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国际货币体系有哪些新的变化?还能否达成新的有效统一的汇率协议?

1.G7霸权时代,发达货币主导

二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树立美元核心地位。二战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发端于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二战期间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混乱局面,由于美国经济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建立了以美元为单一世界货币的固定汇率时代。但这一体系存在天然缺陷,在经济形势不好时,各国央行通货膨胀的动机依然很强,美元的增速也远超黄金,最终造成黄金储备不足的局面。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70年代初以破产告终,之后全球货币体系再度陷入无序浮动的局面。尽管如此,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得以确立,一直维持至今。

牙买加体系中,发达货币依然占据主导。70年代起,西欧和日本逐渐崛起,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新势力,年七国集团(G7)正式形成。为了收拾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混乱局面,在G7的主导下,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的“政府间理事会的临时委员会”于年1月达成了《牙买加协议》,“牙买加体系”于年正式形成。

牙买加体系也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事实上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再难以形成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

总体来说,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属于牙买加体系,各国汇率浮动、固定交互。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时期,避免竞争性贬值、加强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整个20世纪,国际货币体系构建和协调的主动权均在发达国家手中,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发展中国家几乎无话语权。

2.新兴市场崛起,G20峰会诞生

2.1.新兴经济发展迅速,角色不容忽视

新兴经济迅速崛起,在国际舞台中的角色不容忽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本世纪以来发达经济增速已经很难单独引领全球增长,03年G7集团GDP增速首次低于全球增速,并且这种状况从07年持续至今。08年金融危机爆发,G7经济增速滑落至负值区间,而新兴国家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政策协调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因此,全球经济与金融的很多问题需要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协商解决。早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危机就蔓延到了发达国家,日韩首先受到冲击,而欧美股市也出现巨幅震荡,表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因此,99年6月G7财长会议提出有必要让更多国家就经济和货币政策展开经常性对话,以维护稳定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并避免重演危机从发展中经济向发达经济传导的悲剧。

2.2.G20峰会从无到有,话语权增强

99年G20正式成立,成员包括各大洲的主要经济体和重要的国际组织。G20成立之初只是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层面的非正式部长级会议,对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世界经济发展等领域议题进行讨论与合作,影响力相对较小。但G20与G7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兼顾了不同地区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覆盖的人口和面积更广,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分别约占全球的90%和80%。

08年G20被提升为领导人峰会,开始在协调各国政策、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实质作用。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而新兴经济体相对强劲的增长对于全球走出危机显得尤为重要。发达国家意识到更广泛对话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08年由美国提议将G20部长级会议提升为领导人峰会。09年G20领导人峰会明确了年度和制度化,成为讨论国际经济金融事务的主要论坛,开启了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的新阶段。而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IMF改革,均凸显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强。

3.全球经济低迷,汇率难成共识

3.1.首尔共识达成

G20领导人峰会的议题涉及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诸多方面。随着机制逐步成熟和制度化、全球经济与政策协同的加深,议题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汇率问题曾在金融危机后引发各国争端和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lyjd/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