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年10月7日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成为其第53个成员。从英国伦敦第41届世赛首次参赛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到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赛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我国走过了加入世界技能组织辉煌奋进的10年。10年栉风沐雨,10年春华秋实。为宣传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10年来的成果,挖掘一批世界技能大赛亲历者的感人故事,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共同开展了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10周年征文活动,由《职业》杂志社具体承办。活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社厅的积极响应。现将部分征文连续刊登,以期更好地弘扬世赛精神,迎接第46届世赛。
从筑梦起航到精彩亮相世界技能舞台
文/戴晓初
作者简介戴晓初
戴晓初,男,曾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联合国公共行政专家委员会委员,—年担任世界技能组织中国行政代表。现任国际劳工组织中国蒙古局副局长。
从首次参加伦敦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到筹备即将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走过了加入世界技能组织辉煌奋进的10年。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且十分曲折的过程。我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回忆这一过程,很多事情依然历历在目。在此仅以时间为轴心,追忆过往亲历的几个历史片断。
筑梦启航——从初步与世界技能组织接触到举办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技术工人的培养受到中央高度重视。开展技能竞赛被认为是提高工人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当时,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国际上有一个国际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世界技能组织的前身,当时的名称为“国际职业技能培训组织InternationalVocationalTrainingOrganization,IVTO”,世界技能大赛的前身为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InternationalYouthSkillOlympics。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奥林匹克版权问题,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更名为世界技能大赛)。经研究,当时劳动部主管技能开发和技工学校管理的司局向部里提出建议,争取代表中国加入国际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学习了解国际先进的技能培训经验,让青年工人有机会走向世界技能舞台。时任劳动部部长阮崇武高度重视并批示“要参加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大赛”。
由此,我们通过我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的同志与国际职业技能培训组织秘书处进行接触(当时该组织秘书处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了解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情况,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加入的程序。同时,开辟了双边渠道,加强了与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如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双边交流,了解他们组织参加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的经验和做法。
在国内,为推进我国向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进军的进程,年9月,原劳动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等九部门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竞赛标准参考了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的标准,来自全国的多名选手参加了在主赛场湖北十堰,分赛场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的竞赛。
年6月1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分别为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题词。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是:“参与国际技能竞争,向全世界展示我国工人阶级的风采。”李鹏总理的题词是:“高超技艺,走向世界。”乔石委员长的题词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迈向国际新水平。”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结束后,李鹏总理还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优胜选手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国际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主席暨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委员会主席西斯·毕克先生以及日本、韩国代表团应劳动部邀请,出席了在十堰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开幕式并观摩了竞赛。作为接待的工作人员,我全程陪同了西斯·毕克先生以及日本、韩国代表团。
这期间有几个小插曲令人印象深刻。
毕克先生希望在开幕式致词中插入两句中文,一是“大家好”,二是“祝大赛圆满成功”。毕克先生让我教他中文发音。我说一句,他学一句,第一句他很快就会说了,可第二句的难度较大,毕克先生练了好久还是说不准确。他说中国是伟大的国家,为示尊重,再难他也要说好这两句中文。直到进入大赛开幕式大会现场他还在练习发音。在随后与与当时的劳动部的会谈中,他再次表达了希望中国尽快成为世界技能组织的成员意愿,并说没有中国的加入,一个世界组织很难在真正意义上称得上是世界组织。他对中国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认为开幕式的表演体现了中国对劳动者的尊重,对技能的崇尚,并认为中国设计的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徽标非常好(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徽标当时在全国征集,评比确定。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直播)。日本和韩国代表团观摩竞赛后表示,中国加入国际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后,假以时日,一定会是他们的强大的竞争对手和相互学习的伙伴。
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结束后,原劳动部组织翻译、出版了包括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标准和试题等大量资料。另外,为准备尽快参加世界技能竞赛,根据竞赛成绩和年龄因素,我们从优胜者中选拔了26名优胜选手,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专门开设了“世赛”种子选手本科班——青奥班,青奥班的学员有的后来成为了第41、42届中国代表团的教练和翻译)。
随后,我们加快了与世界技能组织的谈判和国内的准备工作。其间,我从职业技能开发司借调到国际司两个月,协助国际司与国际职业技能培训组织进行联系并与外交部、财政部协商相关工作。
与国际职业技能培训组织谈判中的核心问题是台湾地区的地位和称谓问题。这牵涉到需要该组织修改组织章程,明确台湾地区在组织中的名称和标识(徽章)等问题。由于台湾地区在该组织有较长的历史和影响,特别是第32届(年)世界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刚刚在台北举办,章程修改在成员中达成一致意见遇到一些阻力。最终,经过多方努力,该组织于年10月在南非召开的会议上,修改了章程,对“成员”一词的解释上,放弃了“成员”应是“国家机构代表”的概念;明确今后中国台湾在国际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中的称谓改为“中国台北”。会后,该组织主席先后两次致函原劳动部,通报有关决定,希望中国尽快提出加入组织的申请,并邀请中国参加在瑞士圣加仑市举办的第34届世界技能大赛。
由于还有其他技术细节,如中国台北的会旗、会徽、标识等还没有从条文上进行彻底修改,再加上国内机构改革、经费等问题,我国加入该组织的相关工作暂时搁置。
梦想成真——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
年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度重视,重新启动了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的程序。经双方谈判,决定采用签署备忘录的方式,将遗留的技术问题一并解决。至此,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的最高方案得以实现,即在世界技能组织的章程、技术措施和实施程序上保证不会出现“两国”论或“一中、一台”问题的基础上,让两岸、四地(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华夏青年能与世界青年同台竞技,互相交流。
年,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世界技能组织正式提交了加入该组织申请函。10月3日,我率中国代表团一行5人经纽约转机赴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参加世界技能组织大会。
此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制定世界技能组织新的战略、选举组织新的主席及执行局、批准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
会前,中国代表团与世界技能组织主席、首席执行官、执行局成员分别举行了会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同时,我们也与香港、澳门代表团以及一些国家代表进行了交流,了解有关情况。与台湾行政和技术代表进行了友好交流。在10月7日的大会上,按照议程,我向大会介绍了中国职业教育培训以及中国开展技能竞赛的情况。随后大会表决一致通过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的决定。决定宣布的那一刹那,几乎所有与会代表都兴奋地站了起来,长时间地鼓掌。当时任世界技能组织主席杰克?杜塞多普将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的证书授予中国代表团并与中国代表团合影时,很多国家代表都纷纷走向我们,向中国表示祝贺。
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青年技能人才深入参与世界交流,展示中国青年风采的重要里程碑。从启动与世界技能组织的接触到正式加入该组织,历经了几任部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也凝聚了很多参与此项工作同事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早日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同世界交流并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技能人才的才华;全面了解世界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促进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培训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精彩亮相——首战伦敦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
为筹备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国际交流上,我们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依托天津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了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加强对世界技能组织和大赛的研究,翻译相关资料,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策提供咨询;为集训基地提供技术服务。二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集训基础教练和选手的指导,增加选手参赛经验。
年2月下旬在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英技术交流活动。通过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的资助,英国一行专家来华,给中国专家和教练全面讲解了世界技能组织特点、世界技能大赛的程序、竞赛内容设置、命题方式、评判规则等,并对中国的相关集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我们切实做好后期的集训工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中英专家交流过程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中方的竞赛准备结合了国内大赛的特点,看重竞赛试题的难度和速度,而世赛更着重流程和质量;二是我们重视技能技术的培训,而英方更看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强化选手心理、意志、体能和外语训练,促进选手综合素质水平提高。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我们对世界技能大赛理念、标准、规则的理解从纸面知识上升到实际操作层面,且理解更加准确,使得随后的备战和训练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参赛选手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为首次参赛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来成为中国代表团好朋友的世界技能组织英国行政代表西蒙?巴特利(后任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英国技能组织技能发展部主管珍妮·夏柯顿女士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年10月2日,我国代表团从北京出发,参加于4日至9日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首次参赛,对中国代表团每个成员来说一切都是初次尝试,从适应开放、喧闹的竞赛场地,到“一校一队”的文化和情感交流;从尝试西式的餐饮,到工具的合理摆放和符合安全要求等等,对中国代表团成员都是考验和挑战。但我们的选手、教练、翻译和领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可喜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的6个项目的比赛,成绩比我们预期的要好,获得1枚银牌、5个优胜奖和参赛选手总平均分在51个参赛代表团中排名第二的良好成绩。
那些天的日日夜夜,对于每一个选手、每一个教练、每一个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日子,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选手刻苦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专家、教练严格标准、精益求精的言传身教;领队和行政人员无微不至、耐心细致的服务,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更重要的是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人员开拓性的工作,为之后中国选手参赛探索了道路,摸清了路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年在中国上海举办,记得时任世界技能主席西蒙?巴特利得知中国上海将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权时,特意到日内瓦(我当时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工作)听取我的看法和建议。我说,上海是东西方文化完美交汇的国际化都市,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更是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热土。中国上海一定能给世界呈现一场无与伦比的技能盛宴,为世界技能组织和世界技能历史增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字编辑:强音责任编辑:张颖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qh/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