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称得上是金属之王,人类发现和利用黄金的历史比铜、铁等贱金属还要早,大约在距今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币,不过一般平民很难拥有黄金。
由于黄金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所以黄金理所当然地成为贵金属,被人类一直作为财富储备,即使到了20世纪下半叶的牙买加体系建立后也是如此。因为黄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所以被赋予了特有的社会属性,也就是我们在本书反复强调的货币属性。对20世纪历史最具影响的思想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这句话直到今天仍旧意义非凡。
我们首先来看看黄金市场化的历史,也就是黄金作为财富储备和投资投机对象的演化历史。在19世纪之前,由于黄金极其稀有,黄金大都作为帝王和统治阶级独占的财富和权势的象征,或者被神灵象征性地拥有,成为供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材料。
黄金矿山也属皇权和统治阶层所有,当时黄金是由奴隶、犯人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开采出来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黄金培植起了大秦帝国、古埃及及古罗马等文明。16世纪西欧殖民者为了掠夺黄金而杀戮当地民族,毁灭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在现代文明确立以前,抢掠与赏赐成为黄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而黄金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以发展,即使存在也因黄金的专有性而限制了黄金自由交易的市场规模。
黄金作为全球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黄金交易和投资人士要认识黄金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推导预估黄金在未来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要先了解在过去人类社会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黄金在社会和金融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特殊地位演变史。
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黄金都被赋予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价值功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黄金的“金本位制”最终在欧洲被逐渐确立起来,“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这一时期的金本位制度带来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长的一段稳定高速增长时期。
“金本位制度”诞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欧洲国家,年的英国率先施行了金本位制,到了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在制度上确定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度因此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到了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如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等以及亚洲的日本都先后宣布施行了金本位制,这样黄金就成为国际上的硬通货。
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以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根据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固定比价关系;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相应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能够用黄金进行支付。从上述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三大特点。随着全球范围内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全球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责任,成为全球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国际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
历史上,全球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各国的金本位制虽然时有间断,但大都延续到20世纪的20年代。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和黄金持有量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二百多年,比如英国,而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但是中国基本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
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出于积累战备资源和建立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自由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主要参战国的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当时的资本主义体系霸主英国在年停止金本位制度,但是此后于年又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不过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盎司的国际认许金条,这比纯粹的金本位制度更为逊色。此时,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强国纷纷加强了黄金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绝大多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当时实行“金砖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在金砖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所代替,人们持有银行发行的纸币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纸币规定的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盎司黄金的银行发行的纸币(约合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通过规定最低兑换额,各国政府压制了民间和市场对黄金的需求,达到限制流通中的黄金的目的。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掌管和控制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买卖黄金,这反映出在“非常时期”黄金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可以将这种管制看做是无限大的需求。虽然不允许民间藏有黄金,但是中央银行仍旧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砖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弱国对强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本国货币与金砖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也就是盯住后者的货币。在金汇兑本位下,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一些拉美国家及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本质上是反映了黄金紧缺和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在这个时候黄金的价格受到管制,不过可以确信的是黄金在政治和经济动荡时期是唯一的保值手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大约是~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迸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年后方重新开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成为这场摧残欧洲大陆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在经济上发了战争财,而且还吸纳了大量的黄金,有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3/4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因为战争流到了美国。从更长的历史来看,黄金流入哪里,哪里就会建立起鼎盛的文明和庞大的帝国;而黄金流出哪里,哪里的文明和帝国就会衰落。
年5月,美国借同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土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美元几乎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其他国家的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着准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核心、以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①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②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③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的1%上下幅度内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果波动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必要的干预,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无论是黄金的货币流通功能还是国际储备功能,都被实质性地限制了,因为世界上的储备黄金绝大部分都被美国政府控制了,其他国家几乎都没什么黄金。没有黄金储备,就没有发行纸币的准备金,所以当时只能依赖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角,不过我们作为黄金交易者一定要注意到黄金是稳定这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定海神针”,所以黄金的兑换价格及流动仍然受到各国政府非常严格的控制。各国基本上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黄金的市场定价机制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此时黄金就像历史上反复上演的那样,当政府和霸权步履维艰的时候,黄金的货币地位就被人为地废除了。当“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牙买加体系代替时,黄金实际上是被美元囚禁在牢笼里的货币之王,美国将世界的黄金控制在自己手中,而用细亏的纸币来取代黄金,这是美国霸权强大的表现,也是霸权透支的表现。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因为陷入越南战争泥潭,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支情况恶化,“双赤字问题”开始困扰美国,霸权开始因为过度的扩展而呈现出颓势。美元出现不可抑制的通货膨胀,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快速复苏,各国都因为经济复苏财富增长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美元,像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快速崛起力量更是极大地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由于美国的双赤字引发的通货膨胀,使得各国政府和全球市场力量都预期美元即将大幅贬值,美元的基础开始动摇。为了资产保值,黄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因此各国政府为了避险和财富保值需求而纷纷以手头持有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使美国政府承诺的美元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日益难以维持,这就进一步危及到了美国的霸权。到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60%以上。美国政府施且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各西方国家的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金价进入由市场自由浮动定价的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就这样彻底崩溃,但实际上黄金的货币地位又被进一步削弱,这就是借机上台的“牙买加体系”。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议》,此后两年又对该协议迸行了进一步的修改,由此确定了黄金的非货币化。“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有:①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定值的标准。②废除黄金官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干预市场,实行浮动价格。③取消必须用黄金同基金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④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6的储备黄金,所得利润用来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的优惠贷款基金。⑤设“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某些支付。
所谓“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应该说是一种信用货币。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当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账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特别提款权”定值是和一篮子货币挂钩,市值不是固定的。
不过“牙买加体系”推动下的黄金的非货币化发展过程并没有使黄金完全退出流通领域。黄金的货币职能依然存在,现在仍有多种法定面值的金币发行、流通,而黄金价格的变化实际上仍然是衡量货币的有效工具,是人们评价经济和政治稳定状态的参照物。
黄金仍然是发达国家重要的资产储备手段。截至年,全球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中总计有黄金3.24万吨,约占数千年人类黄金总产量的22%,私人储藏金条2.4万吨,两项总计占世界黄金总量的37%。用黄金进行清偿结算实际上仍然是公认的唯一可以代替用货币进行往来结算的方式。而“特别提款权”的使用和普及程度远远低于预期,目前黄金仍然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不过官方并不对此公开承认。
从年“牙买加体系”宣布“黄金非货币化进程”之后,黄金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的地位降低了。不过,黄金的货币属性并没有降低,直到现在黄金仍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集商品和货币功能于一身,同时具有商品、投资和货币三重属性。
作为特殊的贵金属,黄金目前依然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大国所青睐的主要国际储备。当今黄金仍作为一种公认的投资资产活跃在金融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qh/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