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牙买加国旗配色的短跑选手们像是一道道明黄色的闪电,闪耀世界田坛。
牙买加是一个人口不足万的岛国。但是近20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称霸短跑赛道的超级“飞人”。
男子、米现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前米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奥运金牌得主布雷克、卡特、弗拉特,“女飞人”弗雷泽、汤普森,还有男子米栏的“王者”麦克劳德……他们频频占据着各项顶级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冲击着美国田径霸主的地位。
牙买加名将闪耀申城
风起云涌,人才辈出造英才
牙买加有一段殖民历史,所以现代运动很早就在这里生根发芽。大环境的滋养让一大批天赋型选手涌现,但牙买加最早在世界大赛中斩获奖牌并非是现在的强项径赛项目。
上世界30年代,“牙买加代表队”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运动会上首次亮相,圣乔治学院的学生约瑟夫·麦肯兹获得了一枚跳高银牌。之后伯纳德·普伦德盖斯特在英联邦运动会上又得到了一枚铁饼奖牌。
直至阿瑟·温特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男子米冠军,属于牙买加田径的时代才真正拉开大门。
牙买加第一位奥运会冠军阿瑟·温特
阿瑟·温特与同时代的另一位牙买加选手赫伯特·麦肯利组成了“田径双子星”,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他们携手出战帮助牙买加队夺得了男子4×米接力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一个明星的诞生或许有偶然成分,但培养出一支能打破纪录的金牌接力队则证明了牙买加田径人才储备的深度。
青训硕果,搭起青少年“田径舞台”
回顾牙买加田径崛起的历史,就会发现能接连走出这么多田径巨星绝非偶然。牙买加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高瞻远瞩地为青少年学生选手搭建舞台。
早在年,牙买加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就已经创立,尽管这只是一项面向学生的比赛,但它对于田径运动在牙买加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选手得到了大放异彩的机会,田径让他们看到了更多可能,也吸引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
牙买加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众多短跑名将梦开始的地方
牙买加有一所名声显赫的学校——坎伯顿中学,被称为是“田径星工厂”。
田径运动在坎伯顿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选材到训练再到举办竞赛,学校里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向国家青年队输送了源源不断的“能量”。著名的牙买加田径巨星唐·夸里就是从坎伯顿中学走出的名宿。
“田径星工厂”坎伯顿中学
学校里的运动氛围也甚是浓厚,即便是日后未能成为短跑明星,也会被田径的氛围熏染,找到另一片新天地。博尔特的教练格伦·米尔斯也是坎伯顿中学的毕业生,与夸里同期,他虽然没有像后者那样在赛道上一鸣惊人,但对于牙买加田径的贡献却毫不逊色。
悍然崛起,本土化的师夷之路
以坎伯顿中学为例的牙买加田径名校十分鼓励学生“走出去”——每年会选拔一支队伍参与美国宾州接力赛。早期不少田径巨星就是通过这一途径获得了美国奖学金,进而得以前往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田径大国学习最先进的训练方法。
牙买加短跑名将雷蒙德·斯图尔特
人称“金斯顿三重奏”的雷蒙德·斯图尔特、安德鲁·史密斯和勒罗伊·里德,都是通过这一方式进入美国大学继而成为世界明星的。
深厚的群众基础,加上积极学习他国的经验,牙买加田径的进步也像“飞人”的步伐一样神速。但牙买加田径崛起最成功之处,还在于没有一味的“复制”他人,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发展出了一条本土化的体系。
牙买加通过输送人才到美国“留学”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却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即人才外流。比如曾打破世界纪录的加拿大选手多诺万·贝利,其实原本是牙买加人。
多诺万·贝利在年奥运会上打破男子米世界纪录
为了真正让牙买加田径能从根源上进步,年斯蒂芬·弗朗西斯在沃尔默男子学校创立了MVP(MaximisingVelocityandPower)田径俱乐部。
1年,女子米栏选手布里吉特·福斯特从美国返回牙买加,加入了MVP俱乐部。与他一同加入的还有主攻男子米的鲍威尔,当时他的最好成绩只有10秒81。
9年世锦赛福斯特收获女子米栏冠军
“牙买加制造”真的能成功吗?所有人怀疑离开了美国的培养,这个加勒比小国很难通过自主培养打造出世界顶级的田径选手。
但一切在3年发生了转机,福斯特以12秒45的成绩打破了国家纪录。两年之后,鲍威尔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王朝,成为了第一位百分百牙买加制造的田径短跑明星。
鲍威尔打破男子米世界纪录
如今MVP俱乐部几乎培养了牙买加田径王国的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它完全本土化的运作机制给其他后来人提供了模板。出色的成绩也让越来越多的牙买加运动员相信,不一定要“出国深造”才能走向世界之巅。
敢为先锋,延续创新探索之路
大量选手和教练的回归进一步促进了田径的发展。对于新生代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也走到了崭新的探索阶段。
9年,格伦·米尔斯卸任国家队主教练,创办了跑者俱乐部。正是在这里,身高1米95的大块头博尔特被相中,从璞玉被打造成世界巨星。
弗雷特、博尔特、鲍威尔(从左至右)
如果按照以往选拔短跑选手的标准,身高马大的博尔特很可能还没起步就已经被“劝退”了。但米尔斯教练看到了他所具备的出众协调性,以及小个子选手望尘莫及的超大步幅。
他在教练的调教下,将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状态。看博尔特的比赛就能发现,他的起跑并不算一流,但后程加速和续航能力,无人能出其右。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不囿于常规的“牙买加模式”。
牙买加的田径培养体系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纵然一代代“飞人”老去,也总有人“正在年轻”。他们能与田径“霸主”美国抗衡,靠得也不是某一位选手,而是整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牙买加体系。
从叱咤田坛的牙买加身上,我们能看到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也更期待未来的田径世界百花齐放、精彩不断。
来源:网络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qh/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