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牙买加 >> 国家气候 >> 正文 >> 正文

满是暴力诅咒,这本书凭什么得布克奖

来源:牙买加 时间:2017/9/6

牙买加作家马龙·詹姆斯创作的《七杀简史》曾获年的布克奖。布克奖评委会主席迈克尔·伍德对这部优秀的作品大加赞誉,认为这是一部史诗级著作,“是短名单中最令人兴奋的一本。”

  

马龙·詹姆斯牙买加作家,出生于年,现于美国马卡尔斯学院教授英语和创意写作。《七杀简史》是其第三部小说,之前两部《约翰·克劳的魔鬼》和《夜女之书》均获好评。

马龙·詹姆斯于年创作的《约翰·克劳的魔鬼》,曾被出版商拒绝70多次,此后虽屡有小奖斩获,但真正使其获得国际声誉的是这本《七杀简史》,它被认为是牙买加作家在世界文坛的一次突破。

  

《七杀简史》在获得巨大荣誉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七杀简史》不具备可读性,更别提文学性,它充满暴力和诅咒。毁誉伴身的詹姆斯也直面回应,“在写《七杀简史》时,我无处不在冒险。直言不讳、色情描写、完全凭自己喜欢打乱结构,这些都是文字的冒险。”

撰文

孟繁勇

暴力语言

克制却不失真实

《七杀简史》的故事,主要场景发生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取材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牙买加雷鬼乐巨星鲍勃·马雷遭遇的暗杀事件。那是年12月3日,鲍勃·马雷正准备在金斯敦举行一场以和平为主题的演唱会,七名手持武器的枪手,在正式演出前的夜晚闯入鲍勃·马雷的居所。枪声响起,鲍勃·马雷被子弹击中胸部和手臂,而枪手趁乱逃走。

  

鲍勃·医院救治,所幸伤势较轻。第二天,歌手仍然按照原计划召开了演唱会。显然刚刚发生的入室枪击案对其影响甚大,他在演出中数次发声,希望当时持不同政见者和解。

《七杀简史》

作者:(牙买加)马龙·詹姆斯

译者:姚向辉

版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年4月

年12月3日,牙买加大选在即,七名枪手闯入一位国民级雷鬼歌手家中疯狂扫射,这一扑朔迷离的真实事件,通过76个虚构角色之口重现。

马龙·詹姆斯创作的《七杀简史》,即是以此真实发生的故事为蓝本。与此次事件有关的人员相继登场,开篇描述的14岁孩子眼中的贫民窟生活场景,使人印象深刻。妈妈是妓女,父亲则是贫民窟里最后一个“好人”,孩子从小便在“杀死一个孩子屁也不算”的环境中长大。

  

接下来的表述,每一页都充满了暴力,粗俗的脏词频繁地出现在字里行间。最残酷的莫过于,孩子的父亲在暴揍了作为妓女的母亲之后,后者领着三个男人报复。随后,上演的是领头者对父亲极度刺目的凌辱。在孩子眼中,父亲死了,母亲也丧失了生命。

  暴力式的语言,强烈地刺激着读者的观感,挑战着阅读底线。然而,这些暴力语言表面上看粗俗无比、刺激视觉神经,但如果考虑到故事的历史背景——贫民窟的生活环境,却丝毫不显突兀,反而相得益彰。

上世纪70年代的牙买加金斯敦贫民窟就是这样,某种意义而言,马龙·詹姆斯以暴力语言呈现纪录片式的细腻。文字所特有的想象空间,虽符合历史风貌,但如此叙述方式,确实给人带来观感上的不快。这正是作家在处理类似题材时遇到的两难抉择,白描似的表述,伤害文本价值,而淡化处理,则又脱离真实。

  

应该说,马龙·詹姆斯在处理《七杀简史》的情节时,采取了克制却不失真的方法,但他也承认暴力语言在《七杀简史》中大量存在。以至于他对母亲说,还是不要看第四部分比较好。就连布克奖评委会主席迈克·伍德,也认为书中重口味的内容可能会引起某些读者的不适。那么,布克奖评委会为什么还将大奖授予这样一本充满暴力语言的作品?

  

分水岭

历史缝隙中的“史诗”

文学作品,并非是简单地记录现实。以文字语言作为载体的小说,在再现现实场景的过程中,当然需要对现实进行提炼与加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拔高某个形象,或者是对肮脏与不堪刻意粉饰。

  

表面上看,《七杀简史》从多个角度讲述了谋杀,但实际上讲述的是牙买加独特的历史。故事中呈现的狂暴、绝望、期待中的失望、希望中的决绝,犹如一列失控的列车,向着牙买加历史深处开去:一路之上,车窗外尽显飘摇动荡。

  

上世纪70年代的牙买加,正如外界对它的表述:“他们居住的社会既活力四射,又轻松愉快,既悲惨不幸,又矛盾对立,既充满希望又令人绝望。”《七杀简史》讲述的故事,将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正是牙买加的大选年,首都金斯敦贫民窟中的人们,手里掌握着大量选票。每一个候选人,都想在金斯敦获胜,这对赢得全国大选意义重大。

  

如今的牙买加城市贫民窟。图片:视觉中国。

政客为获得选票,甚至会操纵当地黑帮,威胁选民投票支持相应选举人。执政党与反对党争夺选票、国外势力介入大选、甚至毒品也成为支持某一选举人的交换筹码。小说中真实发生的枪击案受害者鲍勃·马雷本意举办和平演唱会,但这场演唱会得到执政党政治人物的资助,由此鲍勃·马雷被视为支持执政党选举理念。因此,事件发生后社会反响强烈,但牙买加官方并没有对枪击事件作出回应,也让各界质疑该事件与当时的选举活动相关。

  

这起谋杀事件,成为牙买加历史上的分水岭。牙买加自年8月6日宣告独立、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之后,进入新的后殖民时代,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各个领域,均发生重大变化。《七杀简史》从一桩谋杀案切入,通过特殊的叙述角度,遍历金斯敦各个角落,从细微处入眼,呈现波澜壮阔的历史横切面。

  

被视为“后殖民作家”的马龙·詹姆斯,自小生活在金斯敦郊区,父母皆为警察,后其父转行做了律师。在他的生活经历中,亲眼目睹的正是那一段历史中的牙买加日常。

  

作家本人认为,他在创作中追寻的是我们是谁、我们的国家是怎样的等命题,并进一步提出何为牙买加个性。从此角度而言,《七杀简史》成功再现了上世纪70年代牙买加的历史,恰是此处,成为《七杀简史》获得布克奖青睐的重要原因。

  

复调结构

集体主角的叙事策略

《七杀简史》全景式史诗级别的描述,为我们呈现的是繁杂且多变的牙买加。马龙·詹姆斯为此设计了多达70多个人物,从不同角度呈现谋杀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一一出现,集体主角式的叙事策略,又让我们似曾相识。

  

《七杀简史》的创作借鉴了大量意识流写作方法,尤其是在70页之后,意识流写作的痕迹愈发明显。如同昨夜喝了一场大酒后的断片,思绪的跳跃恍若麦田上的麻雀,到处是碎片化的记忆追溯。这些模糊不清的片断式讲述,在省去了标点符号的断句之后,几乎就是一个精神病人在遭遇电击疗法之后,痛苦伴身、思维混乱之际说的话。

  

其集体主角式的叙事风格,与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班牙著名作家卡米洛·何塞·塞拉的名作《蜂房》,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蜂房》(左,)《我的名字叫红》(右,年)中译本封面。

《七杀简史》使用多重叙述的文本结构,搞政治的投机客、黑帮分子、有特工背景的美国人、手持枪支横行贫民窟的小子、贩毒者、甚至是已经死去的人,等等,多达75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共同组成了叙述主体。每个人的发声使得冲突交杂,人物背景不同,更使不同的观点互相缠绕。

  

书中没有明显的第一主人公,而是形成每一个人都是集体主角中的一员。每个人都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每一个“我”的出现和讲述,都创造了一个与读者交流的空间。犹如叙事者就坐在读者对面,将所有的秘密娓娓道来,如此一来,读者瞬间变成了当事者、在场者。有评论者则将此种叙事方式称之为与“读者成为同谋”。

  

集体中的每一个叙事者都是当然的主人公。在《七杀简史》的舞台上,75个人的声音此起彼伏,众多人物的声音聚集一起,便成了巴赫金语境下的复调结构及语言狂欢化的结果。共同组成了碎片化的叙事拼图,呈现的则是庞杂繁复的牙买加。

  

对于《七杀简史》中的叙事策略应用,马龙·詹姆斯说,“真理总在变化……五六个不同的故事,甚至相互矛盾的故事都有可能同时存在。没有一个故事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完全真实或者完全虚假。”

  

或许,真或假,虚或实,就存在于《七杀简史》的雷鬼音乐与谋杀的冒险旅程中。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孟繁勇;编辑:徐学勤阿东。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布克奖公布短名单,黑暗绝望成主题

暴力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产生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我的前半生》

蔡澜

王者荣耀

空巢青年

宗萨仁波切

年中好书

六神磊磊

寒门难出贵子

恐婚

冷暴力

山寨《人类简史》

林奕含

钱理群

衡水中学

读书日

平庸之恶

假课文

养猫

自闭症

法律与舆论

原生家庭

婚外恋

性教育

古典诗词

刷热点

“爱国主义”

共享单车

胡适

国学低俗化

弟子规

年度好书

朋友圈

高房价

篡改历史

抑郁症

心灵鸡汤

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医院
白癜风医院合肥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gjqh/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