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较为熟悉的女巫漫画形象
转自十五言社区(),经作者授权转载。
太长不看版说到猎杀女巫,我们往往首先会想到黑暗愚昧的中世纪,然而史料显示,在象征进步的文艺复兴时代,被杀害的女巫反而比中世纪要多得多。猎巫和其他异端审判一样,原本是为了钱和权,而后演变成群体性的歇斯底里。
最大规模的“猎巫”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而不是发生在“黑暗的中世纪”。和中世纪对于“异端”的讨伐比起来,其愚昧和疯狂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奇怪吗?其实,所有讨伐“异端”的运动,最初的原因要么是权力斗争,比如打击一些不服管的小派别;要么是为了劫掠财产,比如十字军东征是因为垂涎于君士坦丁堡的财富,驱逐犹太人是为了掠夺他们的财产、赖掉欠他们的债务;或者两者兼顾,比如端掉圣殿骑士团是因为他们有钱又有军队还是很多大人物的债主;又或者是制造假想敌,推卸责任维持统治……总之是掌握权力的人诱导鼓励的结果。只不过,发展到大规模群众运动的阶段,就算计得没有那么精细,而是演变成群体性的歇斯底里症。
和通过征战讨伐拥有军队的“异端”比起来,在市民中查处“异端”更是一项低风险高回报的盈利项目。异端嫌疑者会被没收财产。比如在意大利,比较规范的做法是将没收所得三分:一份交给城镇,一份交给宗教裁判所官员,一份存储为铲除异端备用。因此,最理想的“异端”是有钱又缺少反抗能力的人。
由于长期以来打击异端的部门是一个盈利部门,其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而值得打击的“异端”似乎越来越少了。一教独大都那么多年了,哪儿还有异端啊真是的。那怎么办?难道让这些职业打击异端的人下岗、减薪?这好像比较难吧。还没等领导们开始为这些问题为难,有些积极分子已经去开展新项目了——也就是猎巫。
年,多明我会的修士亨利希·克雷默前往波西米亚和德国中部地区打击胡斯派异端。他的工作并不顺利。当地教会对他滥用私刑的做法不以为然,“礼貌地”将他打发走了。于是他写了一本叫做《女巫之锤》的书。这本书大致内容包括,什么是女巫(大概就是所有麻烦来源,瘟疫、饥荒、不孕不育、你家牲畜病死、孩子痴呆……统统都是女巫作怪!);怎样鉴别女巫(最好的办法是扔进水里,淹死了就不是女巫,没淹死就是女巫);如何消灭女巫(没淹死的都捞起来烧死)。
《女巫之锤》
这本书流传极广。年首版付印,至年已有8版面世。0年后,再版5次。直到最后一版的年,共计发行9版。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这本书的丰富想象力值得表扬。要命的是,那个时代的人以这本书为依据来执法。
而这本书的理论依据则是13世纪最受推崇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研究成果:“魔鬼可以用凝结的空气和水汽制造出虚拟的身体,通过魔鬼的意念操控,它就可以与堕落的人交配,或者传授魔法。这些魔法可以导致生殖力低下和农作物低产。”这些话写在他的著作《彼得·隆巴德章句详解》中。
中世纪早期传说中的巫师们虽然神通广大,却并不被认为是邪恶的,多数是以中性或甚至正面的形象出现。而《女巫之锤》把魔鬼的概念和古代欧洲传说中的巫师形象联系起来,创造出了邪恶的女巫的形象。后世传说中那些“邪恶的巫婆”,动不动就吃人、配置邪恶魔药的那种,多半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邪恶女巫的形象
总之,《女巫之锤》有效地制造了猎杀女巫的舆论氛围。随后“最高指示”也来了。年,教皇英诺森八世发出训谕:“诸多男女不顾拯救、弃绝信仰,反而将灵魂托付恶魔,并且通过咒语、符咒、魔法以及其他可憎的迷信和巫术,……使妇女不孕、牲畜不孳,使农作物不生、果树不实。男人、女人、家畜、各类动物、果园、草地、牧场、粮食及一切地上所产之果实无不受其害。”
15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的年间,最保守估计光欧洲大陆被以巫术罪名处死的至少有3.5~6万人(也有50万、万等不同统计结果),其中大约75%为女性。在年的库德林堡,仅一天就有名“女巫”被烧死。一个作家写道:“行刑的地方,火刑柱数量众多,看上去就像一个小树林。”
鉴定女巫
为什么首当其冲的是女巫?
尤其是独居的女性,比如美貌的寡妇、独居的老妇人更是“被女巫”的高危人群。她们的罪过和之前在欧洲被驱逐的犹太人是一样的——有钱而无势。
这些女性可能没有犹太人富有,但是更加弱势,至少犹太人还有犹太社群,而独居女性则彻底地势单力薄,要么没有亲属,或者更糟——有一些盼着她们早点死的亲属。
公平地说,中世纪女性的地位比之前罗马时代的女性地位还是要高一些,至少她们可以得到自己父亲的财产赠予,也可以继承亡夫的遗产。少部分能够识字、会一些手艺(比如配点草药,接个生什么的)的女性也很受尊重。一旦嫁人,她们对自己的生活就失去主动权,即使是她自己的嫁妆,也无法独立处置——从古代直到近代都是如此。一个女性之所以能够独居而不是嫁人作为出路,要么因为有一些财产,要么因为有手艺。
因此,年轻美貌又有钱的寡妇是男人们垂涎的对象,如果求婚不成便心生怨恨;而年老的寡妇则是站在其他亲属和一笔遗产中间的绊脚石,因此独居的老年女性被亲属告发为“巫婆”的概率相当高。
这些近代的独立女性的遭遇和那个时代的猫也很类似(猫也常常被视为女巫的仆从或化身),始终保留着时代所不提倡的独立性,即使安静蛰伏,也总让人感觉她们并没有彻底驯服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她们独立而弱小,因此经常成为被抹黑、被迁怒、被伤害的对象。
历史上每一次对于“异端”的迫害,都是多数人对于少数派的施暴。到了一定的时候,这种歇斯底里会暂时告一段落,我完全同意赵老实之前在一篇文章里的观点:这并不是因为科学和理性战胜了愚昧和疯狂。要么是暴民的狂欢开始触犯到真正有权势的人,于是受到遏制;又或者是受害者的范围过分扩大,因而无法维持。当加害者自己成为受害者,迫害自然停止。就像一个地方可烧的东西都被烧光了,火自然就熄了。
这样的历史一次次重演,愚昧的火焰一次次烧过,异端们常年站在烤肉架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永远是在某些方面跟大多数人不同的人受到迫害。必须维持这种力量的悬殊,这样的迫害才能继续下去。否则要么终止,要么演变成别的形式——比如革命或内战。
即便如此,独立的精神却不会像传说中的女巫一样被蒙昧的烈火消灭,而会像猫一样,始终保持独立和不驯服,直到愚蠢的人类反过来被她收服。
本文首发头条号“你真的知道吗”,原标题《大规模的“猎巫”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而不是“黑暗的中世纪”》,由作者授权发布。
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liqing.com/dxdm/7798.html